(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影响红色文化价值的实现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多元文化的出现以及在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交织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缺乏文化甄别能力和社会阅历,容易出现被电视上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娱乐界的花边新闻、层出不穷的歪曲事实的言论所吸引。而不太关注红色文化,阅读红色书籍,浏览红色文化相关网站,甚至远离红色文化的教育,不能全面理解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特征,对红色文化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对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不加予理会,导致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不能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多元化的价值观对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的发挥也会产生影响。信息时代带来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解构了大学生原有的传统价值观念,还冲击了中国优秀传统的价值体系,影响了红色文化中育人价值观念的传播,使得红色文化德育价值的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育人内容滞后,形式单一
在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红色文化历史与现实的生活没有很好地融合,红色文化的内容并不能充分反映社会变革所引发的人们对于道德观念的新的认识,仍然存在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和泛主题化等倾向, 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持有 “老旧、无趣、过时”等认识,对红色文化为主导的德育教育采取漠视的态度。另外,一些教师在对红色文化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只是着重于红色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简单介绍,缺乏对历史事件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详细挖掘。另一些德育课是结合相关 ppt课件,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这也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一,语言单调贫乏,讲课思路模式固化,导致德育课给学生们留下了空洞、形式化、乏味、笼统的印象。归纳起来,大学生认为这些授课内容和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新意,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三)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受度、认同感较低
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多为“95 后”“00 后”,他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逸、相对优越的环境中,从未经历过苦难的生活,不能设身处地去想象过去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的艰难岁月,难以理解红色文化中描述的艰苦磨难,缺乏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较低。另一方面,很多青年进入大学校园努力学习是为了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他们更热衷于学习实用知识技能、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参加各种应试技能培训班等为自己毕业找工作积累能力和经验。而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红色文化相关理论已经过时,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德育课程与自身无关,无实际意义。于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大学生迟到早退、上课不听,甚至逃课旷课、考试突击复习应付等现象的发生。他们对于学校组织的参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活动同样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不能认真学习红色文化,并不认同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重要德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