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中心环节,教学管理的本质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江西共大不断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管理。
其一,“一条直线上升,一竿子到底”的课程设置。江西共大针对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改变课程设置中讲究知识螺旋式上升的做法,采取“一条直线上升,一竿子到底”的方式排列。这种课程设置方法主要应用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文化基础课方面,江西共大在坚持“文化基础课必须服务于专业课,以专业课为首”的原则基础上,对文化基础课进行砍、并、压、补。从专业实际出发,专业需要什么,就讲授什么,专业需要多少,就讲授多少。砍掉基础课程中脱离实际的部分,合并重复繁琐的内容,压缩与专业联系不大的知识,补充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这种以专业为首,精简课程的做法使得基础课程环环相扣,直线推进,没有重复,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如畜牧业专业对数学要求不高,删除基础课程中有关高等数学的部分,只要求学生掌握中等数学水平,满足专业需要即可。又如林学系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测量学、测树学和林业统计学,在高等数学中增加了最小二乘法和球面三角等较高的内容。专业课方面,江西共大坚持贯彻“少而精,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求专业课的设置立足本地生产实际,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删除与生产关联不大的专业课,综合重复交叉的专业课,增加生产所必需的专业课,力求将块状的专业知识结构分割为条状的专业知识结构,缩小专业面,突出重点,从而使各项专业课程直线上升,一竿子插到底。如兽医专业把13门专业课合并为解剖生理学、药理学、家畜传染病学等6门课,还把中西医临床诊断的理论和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江西共大这种“一条直线上升,一竿子到底”的课程设置方法,满足了学生多、快、好、省地提升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需求,也满足了生产一线亟需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教学与劳动生产之间的矛盾。
其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江西共大的现场教学是其一个引人注目的办学特色,目的在于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和实际操作,破除学生在纯课堂教学中形成的手脑分离的传统弊病,有利于学生快速且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并投入实际生产,直接促进教学与生产劳动的密切结合。现场教学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之前,教学之中和教学之后。现场教学之前,师生需要进行集体备课,教师需要明确现场教学目的,深入生产流程,熟悉生产环境,并从生产现场提取课题,依此撰写现场教学设计方案和讲稿,还需要给学生布置思考题,学生则带着这些思考题翻阅有关资料,提前学习实际操作时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现场教学过程中,师生齐聚专业生产基地,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确定教学程序,而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生产。教师则围绕学生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现场讲授、现场演示和现场讨论等形式进行专项课题教学,学生需做课堂笔记和填写生产报告。整个现场教学过程讲做结合,以学生生产活动为主,强调就地取材,活学活用;现场教学之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回顾和反思现场教学内容,做好小结工作,以此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单元的现场教学结束后,教师要依据有关资料和学生所作的课堂笔记、生产报告和小结等,组织学生分享心得体会,讨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实际生产中的规律,并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生产经验,最后将讨论成果加以整理,记录在册,以此深化和系统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总校的森林测绘学依据测量工序设计现场教学程序,把从生产基地获得的资料和学生实际生产出现的问题作为活的教材进行理论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直观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快速掌握。
其三,立足生产实际的教材编写。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性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江西共大坚决反对全盘挪用全日制专业教材,认为全日制专业教材过于宽广,不适用于本地生产实际,鼓励师生和生产能手共同编写教材。提出教材的编写应从实际生产出发,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调研,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和生产经验,整理出实际生产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以围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中心,删减与生产实际无关和脱节的内容,增加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优先照顾实际生产需要。如江西拥有大面积的红壤,而一般专业教材中关于红壤的知识没有很多,而且大部分涉及一般理论知识,没有针对如何提高红壤植棉产量的内容,因而缺乏对实际生产的针对性。为了填补教材内容有关这一领域的空白,江西共大召集师生和生产能手,依据现有书本资料和生产经验,立足于本地生产实际,编写出以红壤改良为主要内容的土壤学教材。江西共大编写教材坚持面向生产,优先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教给学生最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了生产自给和提高教学质量双重目标的实现,为解决教学与劳动生产之间的矛盾增加了现实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