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有关风景园林设计课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更新日期:2023-10-09   来源:   浏览次数:30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使得城镇建设市场需求逐渐变得多元化,要适应这种大环境的转变,必须在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应用型本科专业)[1]教育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使专业教学从单一固定模式向多种模式尝试转变,使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综合性、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使得城镇建设市场需求逐渐变得多元化,要适应这种大环境的转变,必须在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应用型本科专业)[1]教育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使专业教学从单一固定模式向多种模式尝试转变,使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综合性、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笔者以湖北工程学院建筑类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课堂教学为例,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形势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一、风景园林设计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景园林的理论基础教学与设计课教学脱节。设计课中发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不会学以致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基础理论知识都了解,但理解不深入,存在一知半解,设计时学生常常会陷入毫无头绪、不知所措的状态中,最终是全凭感觉,根本无意识考虑各项设计要素、设计内容的要求,稀里糊涂一画,随意拼凑,想当然这样设计就行了。另一方面是基础知识理解了,但知识点不连贯,结合场地环境、时代特征灵活设计存在困难,只会简单粗放地模仿,而相互联系就无暇顾及了。总体上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缺乏,设计时思路单一,缺少解决具体问题的多样手法和能力。

设计表达上两级分化,要么过于关注设计图纸的表现力,而内容空洞。要么忽视设计图纸的表现,图纸效果差,有很好的想法但表达不出来,空有想法。而另一方面,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限,方案交流时不能用专业语言甚至流畅的语言表述设计思路,前言不搭后语,无法让听众在短时间内更深入全面了解设计方案,领略设计者意图。

二、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模式 

风景园林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设计课中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摸索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改变风景园林设计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开放式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目的在于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笔者认为,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弊端,从课堂到课外多种形式的开放有利于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在教学的目标、范畴、时间、空间、团队、资源与方式等问题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具有一定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也符合我校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教学目标开放

 风景园林设计课堂教学以往的单一教学目标就不再符合新时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目标应由单一教学目标向综合多目标转变,由单纯的设计能力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扩展, 由被动、灌输型向主动、学习型转变。设计课课堂教学前,明确细化该课程学习目标,包括课程知识点、分析交流沟通的能力、方案汇报、自我形象提升等等,每一设计课题要运用的知识点、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总结。所以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析、研讨、沟通和表述能力的培养,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设计方案,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学会交流合作、学会沟通表达。

2、教学范畴开放

风景园林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仅仅依赖于设计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赖于教学范畴的开放,辅助于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学科宽广的视野、激发开阔的创新思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设专题讲座、鼓励旁听、关注社会热点和资料收集、分析、点评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重要战略的推进,风景园林行业逐步转变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塑造可持续生态景观的重要力量。风景园林实践中呈现出多元技术整合以及与社会、生态、经济、历史文化联系日趋紧密的特点,单一的设计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在设计教学之外不断扩大教学范畴,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鼓励学生旁听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如海面城市、绿道建设、生态廊道、一带一路等;布置学生收集专题资料,如生态、历史文化、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点评、归纳。

   (2)提倡集体备课,加强课程联动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无需坐班,平时备课自由安排,导致课堂教学上各自为主的现象比较突出。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综合了多门课程知识,如果能上下学期课程有机结合,强化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式,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将更为有利。风景园林设计课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组织多次集体备课,把与设计课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内容进行优化,上下学期的课程纵向贯通[3],通过案例揭示下一学期课程、回顾上一学期课程,保证教学的循序渐进,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连贯性;同一学期的课程横向整合[3],不同的设计课同一大课题,设计尺度的课题来源于规划课题项目。通过集体备课,推动课程联动建设,强化知识的连贯性,更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3、 教学时间开放

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设计中要进行实地调研踏勘、资料收集、分析、设计构思、方案推敲、成果表达等大量工作。设计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从分析到构思,到灵感的迸发和最终方案的确定、深化、表达等一系列工作是环环相扣的整体。同时,它还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呈现。设计课堂教学每周1-2次,每次3-4学时的教学时间显然不能满足设计工作实际的要求。因此,不局限于课堂,课内主动教学,课外学生主动教师被动就成为设计课之常态。教学时间全面开放,从课上到课下,从上学期间到假期,从学习中到生活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教学。例如,我们在2015级学生中开展的风景园林综合体验[4]之风景园林与生活,就是要求学生记录假期旅行感悟、读书笔记、空间体验等,以图文形式表现。教师利用qq、微信平台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教学空间开放

风景园林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传统的局限于教室的教学空间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大本营,教学空间开放才能更好适应课程发展需要。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设计项目的实地调研踏勘,带领学生亲身体验项目环境、观察空间特征、记录植被地物等,教师进行现场教学,效果直观简洁。同时,搭建实践平台,定点进行实践教学,把理论的深奥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浅显直观地传达给学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激发创造能力,有利于教师高效衔接理论课与实践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评图时教学空间移至展厅、中庭等开放空间,年级集中进行。这种开放式教学空间,除了教学需要外,也很好展示了学生自我,展示了教学团队的优势。

5、教学团队开放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组建专门的教学团队,由专业老师主导,一些非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师、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及公司的设计师、管理者都可以参加辅助专题讲座的授课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研讨和阶段、终期评图。

6、 教学资源开放

我校处在地级市,就近的优秀设计项目和院校相对缺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多来源于教材、本校图书馆的教辅书籍以及任课教师收集的各种案例资料,给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专业资料,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建共享网络资源平台,比如网上在线学习、其他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园林植物交流群、园林设计资料库、园林景观设计等;建开放资料室,由校友捐赠、项目资助、学生共借等建属于自己专业的资料室,学生管理,开放自由;借用校友平台,邀请专家校友分享经验、传授最新专业理念和技术、提供专业资料,走进课堂,评阅方案等;调用教师工作室,让学生能边学习边实践等等。通过一系列资源的开放,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积极交流分享的和谐氛围。

7、教学方式开放

 风景园林设计课的课题理论讲解虽然课时不多,但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学生被动接受且易于疲乏,课堂中采用案例法、讨论法,设计时采用半开放式命题[5](根据场地特征和课程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自定任务书),更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设计方案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学生的观点、构思、审美情趣等等各不相同,设计出来的作业各式各样,传统的学生做、老师评进展慢。开放式教学中,采用讨论、汇报、答辩、修改的方式集中评图,轮回修改,学生互动热烈,易于发挥创造性思维,相互激励,营造了良好的主动学习氛围。教学有序进行,效率高,效果好。

 

上一篇: 有关风景园林设计课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下一篇: 有关风景园林设计课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