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主体之一,国际汉语教师是沟通中外的一座桥梁,有义务提高文化阐释的自觉性,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刻意蕴,以适当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文化传播者,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一份力量。
内容选择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包括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的教学,融文化因素于语言教学之中;二是专门的文化课程学习,例如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中国文学、中国政治、中国经济等。因此,在中华文化方面,学习者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历时文化与共时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总而言之,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无论是针对在华留学生还是针对海外汉语学习者,中华文化的传播其内容都应包括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特点、核心价值和当代意义,从而让学习者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了解。
传播方式
限制中华文化传播的问题之一,便是传播渠道有限,因此构建多元化传播队伍非常重要。除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和海外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建设,还应充分发挥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侨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者中,华侨和留学生是支柱力量。”[14]呼吁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侨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良好的中国形象。再者,积极加强中外文化合作,合办类似于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等的中外文化年,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桥”活动进一步发展,使它们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另外,推动海外汉语教材和中国图书资料的出版,在教育和传媒领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的声音,看到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真实的一面,而非西方媒体在特殊目的下渲染的模样。同时,国际汉语教师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也应充分担起自己的责任,扮演好文化传播使者这一角色,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意事项
1.把握传播受众的异同
世界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习者必然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在进行文化教学时,我们切记不可将文化定型,而忽视个体差异。文化教材和文化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专业、目标等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安排。另外,设置文化课,也需要考虑教学是否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进行,因此,要将之分为中国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学习和非中国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学习,予以区别对待。
2.形成双重文化意识
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国际汉语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应对具体文化事件时形成双重文化意识,文化依附让位于文化交融。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双重文化意识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待中外不同文化能秉持多元共生、多元对话和求同存异的态度,以适当的方式,客观、准确地介绍中国,并对比、解释中外文化的异同点。汉语国际教师的双重文化意识,还体现在所教授的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异文化,乐于接受班上来自其他国家的语言同伴,对不同文化表现出理解的态度,而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广阔的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