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调研和实际教学经验,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素质教育的推广还未真正实现。由于课时少,任务量重的原因,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C语言课堂上,教师主要借用大量的程序代码来讲解语句的结构和语法,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老师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也没听明白,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忽视了素质教育对于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的尊重,更忽视了C语言教学对学生自身编程思维的培养。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相比于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抽象的计算机语言,更有很多同学觉得学习C语言对以后找工作毫无帮助,不像专业课那么重要。而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C语言由于语法定义不严格,编程自由度大,给不熟练程序员有一定困难。C语言编译时,对程序的语法检查并不像其它高级语言那么严格,这就给初学C语言的人来说,经常会出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里的错误,看着有错的程序,不知该如何改起,造成了学生的困惑。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也比较注重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往往抄袭别人的代码,缺乏实际动脑思考的经验。
3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C语言作为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后续学习单片机应用技术及嵌入式开发技术的基础。而且C语言属于系统语言和底层编程语言,几乎所有的上层语言都离不开C语言的支持,有数据显示,近十几年TOP 10编程语言走势中,C语言这么多年位居榜单前列。所以,C语言值得大家学习。而很多学生C语言的实际编程能力不行,导致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学起来很费劲,掌握情况并不理想。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4考核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C语言课程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这种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并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也不能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大多数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考前临阵磨枪,搞突击,只注重考试通过,而并没有真正在意是否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点,更无从谈起灵活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当中。在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下,结果性考核方式亟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