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数据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更新日期:2023-10-09   来源:   浏览次数:32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利用产学研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资源,项目资源,社会资源,建立循环产出的资源体系,为数据类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科研项目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业或机构的用人标准,实现无缝对接。

 
 (一)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资源体系建设

利用产学研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资源,项目资源,社会资源,建立循环产出的资源体系,为数据类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科研项目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业或机构的用人标准,实现无缝对接。

1. 基于产学研活动的资源集中和分类

建立有效的分管体制,对资源体系中的各个项目或流程实时跟进,精准收集产学研活动中产生的大量项目资源,数据资源和社会资源,并筛选出其中的无效资源,再对保密内容进行脱敏处理最后按照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2. 基于云平台的资源管理和环境架构

将已分类的资源进行备份保存,通过云服务厂商提供的基础模块化服务,借助云存储技术搭建云服务器,并完善配套的应用和服务,使资源和使用者达到双向交互,实现数据的存储、读取、下载、上传、分享和管理。

3. 基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资源体系建立和工具平台建设

在工作时间保持对云平台服务器的维护和完善,建立良性循环的资源体系,充分利用体系优势,实现资源的高利用率和回收率,培养学生使用数据资源的能力,引导学生从项目做起,提升实践能力,并在产学研活动中完成数据的再利用和新循环。

4. 融入管理等选修课程,培养团队交流合作能力

大数据的应用需要使用跨学科的复合知识,需要团队分工合作,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所以在课程中应该开设管理类课程,强化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熟悉团队合作模式,能无缝对接到企业工作中去,通过设立合理的学分制度,鼓励学生选修相关课程,强化团队合作能力,保证在工作中的适应性。

5. 辅修金融等行业知识,强化特定应用领域知识

大数据的应用需要特定领域下的知识背景,尤其金融与投资是大部分场景下都会涉及的知识,为了确保学生能力的迁移性,应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所以在课程中应该开设金融类课程,预先储备相关行业知识,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更好更快更强地完成相关任务。通过课外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培养自学能力,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形成

为了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复合型能力的数据类人才,我们借助产学研活动建立的资源体系,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该体系将教师的科研、教学与学生的知识学习以及科创活动紧密结合,打造出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和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和学生科创、教学科研与校企合作相辅相成的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1. 校企合作,结合实践开展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和引进双师型人才,使主讲人具备教师与工程师双重身份,改变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的局面,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理论实践课程的一体化,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应用。目前学校与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国信安信息产业基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的一线从业人员作为讲师能够结合相关数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学习新兴技术,设置合适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

2. 师生传承,结合科研开展教学

导师应具备科研能力,能够结合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现状带领学生紧跟时代背景学习前沿知识,拓宽课堂的广度,增加教学的深度,为学生的发展方向作出合理的引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成材率,能够利用构建好的资源体系,实现科研项目在师生和校企之间的继承,分化和循环。如“基于文本挖掘的淘宝网店客户评价文本意见倾向性分析”、“基于语句树方法的电子商务客户产品评价特征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股票波段特征提取”等项目都是继承于老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子项目。学生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工作,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和实践两位一体的理解。

3. 跟进课堂改革

改变主流教学模式的扁平性,拓展课堂的深度,宽度,长度,为数据类人才培养提供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自己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解决。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合理搭配存在差距的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培养学习氛围。

2)网络教学

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拓宽课堂的知识量,补充传统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和环境限制所导致的知识点欠缺,为复合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能。同时能够丰富教学方式,提升课程吸引力,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通过在线习题的方式,即时反馈,在监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培养学习氛围

1)以战养兵

充分利用资源体系,通过科研项目和合作项目中分化的子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在校内组织多层次比赛,引导全员参与,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测试技术水平,根据比赛结果,检验教学成果,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组建OJ平台,培养学生在课堂外的自学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编程思维和技巧。借助科创室的引路作用,帮助学生确定方向,垒实专业基础,通过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互帮互助和学习氛围的提升。

2)以武会人

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国际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和ACM,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和编程能力等,发展团队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关奖项也可以为之后的工作或学习提供便利。与高校和企业加强联系,有利于资源体系的建立,通过合作项目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合作关系,争取实习岗位的优先权。

 

上一篇: 大数据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下一篇: 大数据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