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浙江”是对浙江优美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浙江因水得名,山清水秀,晴好雨奇,素有江南水乡,人间天堂之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描绘、赞美浙江山水风光的优美诗文、书画等,其中尤以赞美西湖美景为甚,代表性的人物有白居易、苏轼、袁枚、郁达夫、戴望舒、褚遂良、刘松年、吴昌硕等。
习近平是“诗画浙江”建设的点题者和设计师。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习近平“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和践行地。习近平一直十分欣赏和爱护浙江的山水,曾用“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来生动描述“诗画浙江”。浙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较早遭遇“成长中的烦恼”。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高瞻远瞩,因地因时制宜,在浙江率先实施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的“生态立省”战略。2002年,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和突破口,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2003年,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提出“生态决定文明兴衰论”: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习近平先后在“之江新语”发表了三篇有关“两山理论”的文章,分别是2005年8月24日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2006年3月23日发表的《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以及2006年9月15日发表的《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进一步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提出“生态生产力”发展观:“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长期以来,人们过分注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直接把“生产力”等同于“社会生产力”,忽视“自然生产力”的重要性,忽视了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甚至将马克思的“生产力”片面理解为人类改造乃至征服自然的能力。习近平“生态生产力”的提出有助于纠正这一认知偏差,是对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突破性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生产力’的内涵,改变了过去马克思恩格斯仅仅从物质财富生产的角度看待自然生产力的问题,将关注的角度拓展至整个自然界、整个生态环境。”习近平的“生态生产力”发展观强调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构成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并且,“自然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更具有根基性;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充分突出了自然生态环境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上升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高度,创新和进一步深化了协调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是对“两山理论”、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观的进一步阐释、丰富和发展。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浙江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2017年6月12,在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同志提出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推进“多规合一”,全省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实现浙江山水与城乡、自然与人文、生态与社会的互益共荣,全面建成“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地。2018年9月,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发表文章《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指出,“诗画浙江”大花园是浙江自然环境、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推进“诗画浙江”大家园建设,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全面践行。2019年,浙江省政府将“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作为浙江“四大建设”之一。“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和实施,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和提升,体现了我省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领会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