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寻觅政治认同的根基——确立真实存在的议题
 
更新日期:2020-07-23   来源:   浏览次数:17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议题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首先要考虑确定什么样的议题。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政治认同的根基在于议题的真实存在,在教学设计时要寻觅具有真

 
 在议题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首先要考虑确定什么样的议题。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政治认同的根基在于议题的真实存在,在教学设计时要寻觅具有真情境、真问题、真思考、真需要的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唯有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需要的议题,才有可能建立起政治认同。真议题的确立是我们进行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我们追寻的教育原点。
(一)选择生活中需要探究的问题作为议题
议题要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载体,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现象进行追问的结果。如在确立“怎样看待人大代表的作用”这一议题时,我校备课组老师课前组织了以“结合对当下政治生活现象的透视,你想对人民代表说什么”为内容的调查问卷,然后根据调查问卷和学生对全国人大代表李鸿斌老师采访记录设定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我很好奇: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是怎样履职的?”;二是“我很困惑:人大代表在平时是怎样履职的?”;三是“我来尝试:如果我是人大代表怎样才能提交一份好的议案?”;四是“我来回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但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许多不理解,所以本节课通过这些源于生活情境的教学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这提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议题的选择应当依托于文本,但不局限于文本,议题的选择应该是解决生活中真正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教学中坚决摒弃脱离真实生活的伪议题。
(二)选择能够体现文本主题的内容作为议题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议题的选择必须是与文本中主题相关的主线,寻找文本中的真问题。主题是文本的中心思想、核心内容,抓住了主题就抓住了文本知识的关键;主线是贯穿于文本或情境的主要线索,议题的选择和实施都要紧扣主题。如“怎样看待人大代表的作用”这一议题就是 “人民代表:国家权力机关”一课的主线。再如,“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议题就是“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的主题。离开教材(文本)内容的议题,往往则是班会课或选修课的主题,会成为一种缺少科学理论体系的漫谈或泛谈。议题的逻辑起点和归宿点是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议题的特点在于以学科逻辑为起点,去培养学生运用和拓展知识的能力、方法,这要求我们深刻并精准地把握教材。找准体现文本主题内容的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议题的作用,期望达到步翠岭老师所说:“教学议题既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教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既是学生学习、建构知识的思维‘脚手架’,也是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生活的有效‘窗口’”。
(三)选择学生认识时需要厘清的观点作为议题
当学生的知识建构到一定层级后,会自主反思并探究一定的问题。我们的议题必须是基于并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设定的。在“我很好奇: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是怎样履行职务的?”这一环节实施过程中,给出简要情境:“2019年3月21日盐城响水天嘉宜化工厂发生爆炸导致80多人死亡。请你结合已学习过的知识和本课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就“追责”设计思考题。”学生通过讨论首先提出:(1)在这一事件中应该向谁追责,谁来追责,如何追责,为什么要追责?然后学生进而提出:(2)在这件事中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分别可行使什么职权?从中可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的关系、人民代表和人民的关系是什么?教师通过学生设定的思考题就能掌握学生认识的高度和存在的盲区,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中区分相关概念,也贯通并加深了对“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这一知识的认识。议题式教学应牢牢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发挥议题对思想认识的正确引领作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寻觅政治认同的根基——确立真实存在的议题

下一篇: 寻觅政治认同的根基——确立真实存在的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