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机务保障人才主要在部队一线从事航空装备操作使用、排故检测、维修保障、通电检查、组训管理等工作,在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标准与保障方法等方面,是典型军事任职教育。因此人才培养需突出航空人才专业特色和实践性特征,为适应这一特征需要探索建设新型的机务模拟教学训练中心。
12(一)机务人才培养特殊要求
当前,部队新列装机型的机载设备或系统的集成度、复杂性不断提高,其维修保障对象都是高新技术装备,对航空机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部队又希望机务人员尽快提高作战保障能力和维修训练效率。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内涵包括,基本维护技能、基本保障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其中基本维护技能包括机载设备的拆装、维护、保养能力,以及外观检查、通电检查和发现故障的能力;基本保障能力包括对机载设备的电路检测和性能调整及分析、判断、排除一般性故障的能力;综合保障能力是指具有设备排故和设备交联排故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多机种保障能力。
机务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人文教育贯穿整个机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机务保障工作事关飞行安全,责任重大,但工作环境差、单调重复且又强度大。这就要求机务模拟教学中心的建设要加强文化警示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先进事迹或者案例教育等,可以采用专门手册、挂图、喷图进行教育,也可以建立专门的教材。利用机务模拟教学中心培养学员的机务保障综合技能时,贯穿安全文化教育,培养学员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保障条件面临的难题
当前,教学装备与部队装备不同步、不配套,训练模拟器材质量不高,实验教学条件保障不够等问题客观存在,原有的专业教学训练体系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当前院校航空机务专业实验室配备的装备,仍然主要以老机型上的老型号装备为主,远远落后于部队的装备发展。制约了实验、实践训练教学内容的更新,导致了机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能完全满足新装备教学的要求和部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模拟训练器材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机务训练技能、排故技能和综合保障能力的培养。原有的机务模拟训练器材主要实现通电检查和输入式典型故障设置,各专业建立的模拟训练器材软件模型接口不统一,导致了无法通过训练器材进行原理教学、排故教学、检测与分析教学等,尤其是不同航空装备交联系统的排故与检测。
(三)多样式实验型机务中心建设体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把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装备保障教学的主要目的,根据航空机务保障专业的特殊要求与装备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建立一个适应航空装备发展要求的、符合机务任职岗位教育规律的多样式装备实验型模拟训练教学中心。
(1)、依托学院模拟器技术研发团队和各机型航空机务专业教研室,从教学需求、训练需求、实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设计,将机务中心按类别、按机型、按任务进行科学的体系规划,针对同型号不同系列的飞机可以建立通用的座舱模拟器。可以依托学院现有力量自主研发,配备先进的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利用学院现有机型的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机务模拟器、专业设备模拟器、战术模拟训练系统等,以及各教学单位协调的机载实装模型和机载设备接口等资源,选取典型的三代机型号,建立仿真粒度较高、性能稳定、科目完整、训练模式多样、扩展性好的通用型模拟器和专业型模拟器,逐步建立起部队主装的、教学急需的、实验可用的新装备机务模拟教研中心,这些机务模拟教学系统能够与各专业教研室机载设备仿真训练系统和航空理论教学系统进行联网、系统融合。
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在调研专业的模拟器研制公司过程中,吸收军民融合的最新研制成果,也可以采取军民合作的方式开展中心的建设。
(2)加强机务设备的原理动态系统建设、设备故障模拟和综合故障检测系统建设。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机务模拟教学系统实现通电检查、维修教学、VR拆装训练时,动态原理图能够实时反应飞机工作状态、机载设备参数的实时状态,使原理图与机务模拟器、综合故障检测系统在原理上保持一致,在数据和状态上保持一致,使该中心的建成能够满足专业实验教学、原理教学,提高人才岗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3)基于机务模拟教学中心建设实用性教学资源库,支持多样化的实践实验模式,主要包括:演示性实验教学、引导式教学训练、操作性实验教学、研究性实验教学、综合型实践教学。这就要求模拟器和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辅助教学系统配套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软件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