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优化“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观
 
更新日期:2020-07-28   来源:   浏览次数:12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与整本书阅读需求的契合性,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搭建阅读研讨支架,促进教师引导作用的发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与整本书阅读需求的契合性,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搭建阅读研讨支架,促进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虽然是一门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发散思考能力及独立思维习惯的新课程,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作为重要指导者, 在整本书的阅读课堂上更应起到引领规范的作用。
结合建构主义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来看,他们建议教师应在学生的原本发展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可以说,支架式教学理论在为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时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的指导。
落实到具体操作中,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里,教师要对自己班上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活跃程度、学习习惯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整本书的阅读感受分享是开放的,应该允许学生进行任何联想,谈任何感受,进行自主学习。但同时,教师也不能放弃“引导者”的角色,面对学生出现跑偏趋势的质疑方向应及时抛出支架,引领学生回到关键问题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浪费时间放养教学。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学生因为受到影视改编的影响,在阅读中往往先入为主的对宝钗、黛玉、宝玉的感情做过多关注和探讨,不能从大局观上将其升华为曹雪芹对青春期孩子间复杂感情的一种关照。这时,教师就应该抛出类似于“林黛玉对薛宝钗仅仅就是嫉妒吗?还有没有别的情感?作者是通过串联哪些场景来表现这些复杂情感的?”的支架式问题,适时发挥点拨的作用,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深入探析文本内涵。
所以,教师通过吸纳构建主义中支架式的教学理论,先确定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发挥怎样的作用, 才能使教学方向更加明确。
(二)设计成套情境化任务,带领学生沉潜文本内容
可以说,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情境化教学观与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离开具体情境抽象存在的,而是需在一定的情境中由学生主动建构。要想让学生学习更高效,需要用文本材料构建一定的情境化任务。而在相对与总体的意义上,整本书提供的恰恰是一个全方位的、复杂的、多元的内容空间,这一点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学术著作中,都有显著的表现。因此,整本书阅读需要我们改变学习方式,在此,情境化学习至少是其中一个不错的选项。具体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中,就需把文本的知识内涵按照一定的结构整合起来,构建任务情境,在贴切的情境中促成整本书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优化“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观

下一篇:  优化“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