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职商务翻译课堂教学生态的失衡点
 
更新日期:2020-07-30   来源:   浏览次数:1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教学理念陈旧,花盆效应明显陈宝生部长提到本科教育时,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理念滞后。这一问题同样也存在于高职教育中。更新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陈旧,“花盆效应”明显
陈宝生部长提到本科教育时,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理念滞后”。这一问题同样也存在于高职教育中。更新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子之一。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流程为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提供译文、教师点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双语对比为基础,以教材答案为目标的翻译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翻译思辩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此外,这样的翻译教学造就了“花盆效应”,使人才的培养犹如无源之水,丧失活力。“花盆效应”亦称“局部环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需要人为地为之创造适宜的环境。植物一旦离开花盆,就会失去生存能力。②传统的翻译课堂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教师所授知识源于书本,学生所做练习源于书本,翻译学习与社会、行业、企业、岗位脱节。学生一旦离开校园,便像盆栽离开花盆,失去生命力,遑论完成翻译任务。
(二)教学内容“无梯度”,“汉语失语症”严重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种网络平台、学习应用大行其道,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学习资源,对学习的内容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个性化学习要求日显迫切。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亟需整合微课视频、教学视频和网络资源,进行分层分类,为不同需求的学生顺利开展自主学习、自定学习步调提供保障。丰富海量有序的资源,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切分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译文的语言形式作出合理的转换,对源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合理的转换,还应真实客观准确地体现原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意图,传达原文的交际目的。因此,翻译绝非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不仅需要掌握英语,更需要熟知母语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中国文化以及汉语知识的教学。然而,在当前的翻译课堂中,英语教育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症严重。生态的翻译课堂需要兼顾学生母语和外语的教与学,保持平衡,不可厚此薄彼。
(三)教学评价单一,“事后追惩”机制缺乏
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对构建健康的课堂教学生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译品为取向、以译文为中心的翻译教学中,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对译文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权威者、评判者,而学生则成了被动的学习者、接受者。教师对译文的评价通常只是以译文得分的高低来呈现,这样的评价单一主观,缺失对学生的翻译过程和动态的学习过程的考核和监管,无法激发起学生对翻译的热情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语言学习没有捷径,翻译能力的提高亦是如此。只有充分足量的翻译练习,才能让学生在翻译行为中体悟每一种选择,在翻译行动中学习翻译。对学生的翻译行为、翻译过程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建构合理有效的“事后追惩”机制,这是翻译课堂生态体系构建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学习能力不强,“译者中心”地位弱化
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译者中心”把译者看做是具有创造性、感性的、起主导作用的独立主体,是让整个翻译过程继续进行的基石。③作为课堂主要生态因子之一的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在翻译材料的挑选、翻译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应该发挥其话语权。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一言堂”和“教师中心”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被动地接受和识记描述性知识,“译者中心”地位弱化。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职商务翻译课堂教学生态的失衡点

下一篇: 高职商务翻译课堂教学生态的失衡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