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日本华文教育的历史演进
 
更新日期:2020-07-30   来源:   浏览次数:12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897年孙中山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日本横滨,为宣扬革命思想,孙中山和陈少白在横滨共同创办了日本近代第一所华侨学校中西学校。次年,戊戌变法

 
 1897年孙中山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日本横滨,为宣扬革命思想,孙中山和陈少白在横滨共同创办了日本近代第一所华侨学校——“中西学校”。次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丧命于日本,梁启超控制“中西学校”,把“中西学校”改名为“大同学校”。1907年革命党人在横滨建第二所华侨学校。这两所学校都使用粤语教学。辛亥革命前,在日本共建华侨学校7所。1923年浙江籍华侨创建中华学校,使用宁波语教学。1929年又建东京华侨学校。此后,在神户、长崎等地相继创办一些华校。又因二战几乎所有华校都停办。
二战后,日本对华侨学校的政策比战前宽松一些。日本宪法规定,学校是超党派的学术阵地,侨学除登记注册外,其他事宜不加过问。官方还不断视察侨校的办学情况,对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不予干涉。1946年1月,华侨学校成立的留日华校教育会是日本华文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日本华侨团体建设和华文教育的发展都有推进作用。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华侨学校得以快速恢复。1946年3月,华侨在大阪创办中华国文学校。1946年9月,在横滨新建中华学校(原广东小学校)、有调查表明,1948年9月,日本9所华校有学生3500人,另有1500名华侨子弟在日本学校就读。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关系。当时华侨学校因受日本教育法的制约,为数不多的华校也倒闭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仅存东京中华学校、横滨中华学院等5所,这些学校的体制属于初中等教育的小学和中学。日本华文教育的萎靡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日两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加深以及日本华人社会的变迁,前往日本的移民人数显著增加,尤其是到2000年,占据外国留学生50%以上的中国留学生队伍,一股脑影响着华侨华人社会的规模,也促进了日本华文教育的发展。据统计,日本华侨华人20O4年45643人,比1995年23314人增加了两倍。人数的增加与华文教育的需求呈正比。2002年名华中文学校创办,起初有近40名学生。2003年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又新建校舍。2003年4月,新华侨华人与日本友好人士联合筹建了 一所全日制华文学校——日中学校,突出新华人优势,主要实行双语教育。同期,更多的教学形式则是中文班、周末中文学校、中文教室以及电视远程学校,等。据报道,仅在日本东京附近的中文班、中文教室就达40余家,每天学习汉语人数不低于500人。
日本华裔青少年除了通过华文学校学习汉语言文化外,还可以通过日本政府学校来学习汉语。2003年日本有353所高中开设汉语课,一年后增加到475所。1996年汉语列入大学入学考试科目促进了大学汉语课程的开设。据统计,到21世纪初期,开设汉语课的大学有500余所,设立汉语专业的大学有85所。把汉语作为二外学习的高校高于95%。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日本华文教育的历史演进

下一篇: 日本华文教育的历史演进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