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培养全球胜任力的意义
 
更新日期:2020-08-20   来源:   浏览次数:15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提高经济竞争力、开展双边多边外交、扩大文化影响、促进国际劳动力就业能力,乃至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并且国内外普遍认识到全

 
 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提高经济竞争力、开展双边多边外交、扩大文化影响、促进国际劳动力就业能力,乃至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 并且国内外普遍认识到全球胜任力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在政策上做出调整。以美国为例,美国教育部于2012年11月首次发布了一项系统全面的国际战略《通过国际教育与国际参与制胜全球:美国教育部2012—2016年国际战略》,还有《为全球胜任力而教》、《面向包容世界的全球化能力》和《有关全球胜任力的定位说明》等一系列指向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政策文件。
我国清华大学也于2016年7月启动实施了《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提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在办学目标中使用全球胜任力这一理念。另外十九大中提到的“人才强国、国际影响力、国际合作”等要点均提醒我们全球胜任力必须成为新一代青年必备的技能之一。
(一)全球胜任力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014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要求提升人才供给能力,使“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上述文件都表明国家对国际人才培养的重视,教育部等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部署,愈来愈认识到国际人才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国际化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企业国际化、资产国际化、信息国际化等等。公民身份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正如萨森(Sassen)所言,“当今世界体系正发生的转变同样正创造出新兴的政治公民身份,这些政治公民身份比原来少了国家主义,多了世界主义。由国家公民转变为关注全球经济政治,关注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公民。格里克·席勒(Glick Schiller)、达里耶娃(Darieva)和格鲁纳·多米奇(Gruner Domic)于2011年提出“世界性社会能力”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世界主义是从各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健康的社会关系不会消灭文化、宗教或性别带来的差异,社会孕育出的公民具备体验共性关系的能力。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依靠高精尖的国际化人才队伍,而高精尖的人才队伍需要全方位掌握各种能力。
(二)全球胜任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
综合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人格修养以及各种实际能力(生存社交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应用能力等)的总和,也有将综合素质看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外在素质的统称。林崇德教授在其著作中将“素养”定义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家国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十六字素养方针。 而内在素质的体现依靠外在能力的展现,全球胜任力作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评价当今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培养全球胜任力的意义

下一篇: 培养全球胜任力的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