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创内容吸引受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坚持内容为王,内容永远是根本,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主持人大赛》之所以可以成为专业综艺节目中的“爆款”,主要在于:
1.打破传统硬广。《主持人大赛》颠覆以往的节目广告形式,在主持人简单的进行开场白和节目规则介绍后,便进入正式比赛环节。这样简洁明快的开场白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2.创新节目形式。《主持人大赛》是中国第一档主持人竞赛节目,与同质化的相亲节目、选秀节目、亲子节目相比,《主持人大赛》没有为迎合泛娱乐化浪潮而忽视内容制作和艺术追求,相反,节目内容既有新闻类选手,又有文艺类选手;既让选手展示自我个性,又让选手对老节目进行自己的创新。
3.丰富节目内容。主流媒体在节目制作、采编发行、新闻生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主持人大赛》中,受众既可以看到专业新闻人对新闻的理解力洞察力,对新闻事件的策划能力,又可以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节目中既有虚拟主播和主持人的精彩配合,使受众眼前一亮;也有对算法推荐、信息茧房的理论解读,引发受众思考。
(二)多渠道传播覆盖最大受众群
1.多渠道传播整合受众。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基本是次日才会同步至视频客户顿端,而《主持人大赛》不仅可以在电视收看,还在腾讯、爱奇艺等网络平台播出,更在CCTV官网有直播和回放窗口。此外,《主持人大赛》的精彩片段在“主持人大赛”抖音号和微博账号中都有播出,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互动性和阅读需求,构建覆盖面广的移动传播体系。
2.主动进行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是由麦库姆斯和肖所提出,唐纳德·科恩曾这样形容议程设置:“报纸在告诉我们该怎么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在告诉我们该想什么时,却出奇的成功”。这说明了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重要性。《主持人大赛》利用其官方微博的权威性和社交媒体的圈层式传播属性进行主动的设置话题,例如:#致敬袁隆平的天下粮心#阅读量破5000万,从而进行了二次传播。
(三)个性化话语表达
1.新闻话语形态转型。近年来,央视《新闻联播》等节目一改以往严肃、程序化、中规中矩的新闻报道方式,央视媒体的新闻叙事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更个性化、大众化,更加具有人情味。在《主持人大赛》中,不论是撒贝宁、康辉等资深主持人还是新生代主持人,他们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不仅重构了焦点问题的表达方式,更吸引了年轻受众的喜爱,使得“硬题材”的“软着陆”得以实现。
2.满足娱乐需求。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在《传播的游戏论》提出了传播的“游戏理论”,大众传播是有吸性的传播,人们使用媒介主要在于消遣娱乐 ,满足感和快感才是主要目的。游戏理论强调了传播的娱乐性。《主持人大赛》通过妙语连珠的个性化表达,使用大量俗语和网络词语,例如:“段子手”朱广权作为出题嘉宾开场所说的“生儿生女,全家欢喜,但是育儿育女全是惊喜。连惊带喜,强身健体。一旦开始深不见底”,迅速俘获大批年轻受众。除此之外,撒贝宁,康辉和尼格买提也因极具网感的表达和其个人魅力,被称为“央视四子”而圈粉无数。
(四)传受双方互动性强
1.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当人类解决了低层次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传统的综艺节目大都是单纯的“我说你听”,《主持人大赛》所采用的是“专业评审+大众评审”的打分模式,使得受众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同时还会不定时随机连线,进行实时互动。
2.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一般是“引进版权+超级明星”的形式,近几年逐渐演变成“大咖坐镇+素人参与”的形式。在《主持人大赛》中,这样的形式被充分应用,不仅有敬一丹、董卿、刘欣等专业资深主持人,还有专业主持人或者主持爱好者,用普通人的故事展现自我自我形象,可以激发普通受众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