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更新日期:2020-09-17   来源:   浏览次数:16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如何使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对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课

 
 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如何使“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对“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1、建立“一个突出”的教学目标
“一个突出”,即“突出培养适应地方农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具体地说就是突出以农为本,围绕地方农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这个突出的目标是园艺专业“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课程思政遵循的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是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道德规范和精神力量。在“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以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重要环节,将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奉献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融专业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一体,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农”情怀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思想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激发学生对园艺专业的热爱,增强学生为“三农”服务信心和决心,实现培养适应地方农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打造“两者统一”的教学理念
“两者统一”,即“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接受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5]。“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教书”基础上突出“育人”,同样需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有机统一。教师主导侧重强调教相对于学的逻辑优先性,而学生主体则强调学相对于教的价值优先性,两者分别体现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不同方面的特征。遵循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是保障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基础,是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所取得的规律性认识,因此在课程思政中需要打造“两者统一”的育人模式。
(1)教师主体在课程思政中的主导性作用
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是因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都由教师来设计的。教师是课程德育元素的激活者,在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依托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能否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是与专业教师能否领悟和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及其德育价值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专业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主体责任意识,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必须有意识、有原则、有技巧地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有意识”要求教师强化思想引领、政治引导、自觉承担育人使命;“有原则”要求教师明辨政治是非、理论自信、传播正确观念;“有技巧”要求教师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主动、及时担当、敢为有为,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园艺专业学生关注"三农"发展,提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2)学生主体在课程思政中的主体性作用
课程思政中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接收,而是一个对教师思想流动的回应。这就要求在鼓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过程。在实施“课程思政”课程中,教师的关注点不应仅仅停留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受益情况,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准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形成。面对学生在园艺专业思想出现的困惑问题、理解偏差、错误倾向,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解答、引领、纠偏。这就要求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必须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坚持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意识,通过具体知识中思想观点的学习,能够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提升政治敏锐力、辨识力、洞察力、判断力,积极并将所学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大学生作为未来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尤其是农业类专业大学生,更应担负起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消除对所学专业偏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农学类专业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下一篇: 浅谈“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