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并非是将农业简单的与二三产业进行叠加,实现1+1+1=3的效果,而是通过产业间的渗透、交叉和重组对产业链条的再挖掘甚至是再重塑,与日本的“六次产业”相类似,具有乘数效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单说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与农业产业化相比,有人简单的将产业化等同于产业融合,也有人将产业融合单纯的定义为产业化的升级版,产业融合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与产业化的区别依旧十分鲜明。农业产业化是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是单一产业的内部分工,强调农业内部的产业建设,而农村产业融合则是立足于第一产业,注重从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的分工,要求农业与其他产业有大规模的跨界分工合作,跟农业产业化的单一产业有着根本差异。
在产业融合研究上,一方面有马克思《资本论》和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等相关理论为产业融合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日本的“六次产业”、韩国的“农业第六产业”、美国的“农工商一体化”、荷兰的农业全产业链、法国的乡村旅游、澳大利亚的“互联网+农业”等成功实践经验为我国的产业融合提供了借鉴方案,因此我国的产业融合在短时间内便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一系列的产业融合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李治根据众多研究将农村三产融合模式归纳为农村农业产业链拓展延伸、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 农村产业范围拓展和农村三产主体的融合四种。
综上可以看出,现有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都是农业内部、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以渗透、交叉和重组的方式进行,是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的互动。评价产业融合度也就可以理解为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或农业内部之间的相互关联度,是否能相互影响,共同进退。耦合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姜磊等运用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杨红用耦合模型分析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协同演化机制,并提出具有实用性的建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