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根与词义来讲,本土化(indigenization)词根上是指舶来物在本土的内化与适应过程,比如国内艺术界常说的油画民族化、雕塑民族化、装置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化。从词义上来说是指本土事物的特征凸显,或者说本土事物的特征。这两种本土化不能混为一谈。就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发展阶段来说,主要是兼顾了“词根”的层面,而忽略了“词义”的层面。所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身发展的意义中,本土化即是拿来主义,即为民族化、中国化,旁征博引丢失了灵魂。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各种各类公共场所的纪念雕塑、纪念碑、宣传画、壁画……其实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始时期。在当时的艺术活动,主要是为了政治所服务,并无“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概念,但并不排除被其它的名词替代了,比如说现代、近代……而我们对于这类名词都会 以艺术流派来区分,即现代艺术、近代艺术……这里指的是19世纪之后的西方世界流行的艺术传入中国后的内化,就形成了新中国初期当时所存在的“当代艺术”。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时的苏联新艺术运动同样的影响了新时期的中国艺术,所以说相比而言,后来的艺术理论这更愿意将这一时期称为“新艺术”时期,不仅仅是指西方流行艺术的传入,更指当时的中国艺术界最新的现代艺术。故此,当时并不会用“当代艺术”这一概念,我们姑且将这一时期的艺术称之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身。
相比较言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49前,“现代艺术”是较为通用的概念,是中国艺术界对于西方传入艺术的概括,故此不会讨论当代艺术的存在问题。但是从1949年开始有问题的分化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感性思维”与西方狩猎文明的“理性思维”的根本性的不同,所以当时的艺术界逐步的分为两部分:1、现代主义的当代艺术,这主要是源由19世纪后期兴起的西方现代主义;2、社会主义的当代艺术,主要源由1930年间前后苏联的新艺术运动。在这期间,当代艺术的发展受到了来自现代主义传统派、新中国前期新艺术流派的广为质疑,但在当时社会主义集权化的社会背景下,在1950年-1970年期间,社会主义的当代艺术逐渐的处于主流地位。
总体而言,新中国早期的当代艺术,主要由旁征博引的各种艺术流派所组成,经过一定的社会主义内化之后形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当代艺术,主要服务与当下的政治规训。这符合当时国情与社会背景,较好的诉求了本土文化(弘扬与歌颂社会主义,传播价值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逻辑,但是问题还是有的,而且并不少。这就为后来80年代的艺术思潮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