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网络暴力参与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更新日期:2020-09-22   来源:   浏览次数:15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网络暴力是指个人或群体有意识的通过各种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如即时通信软件、论坛、电子邮件、短信、网络社交平台等),针对某一明确的个人或团体反复

 
 网络暴力是指个人或群体有意识的通过各种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如即时通信软件、论坛、电子邮件、短信、网络社交平台等),针对某一明确的个人或团体反复、持续的实施侵害或人身攻击行为,目的就是让网络暴力受害者受到心理上的伤害。遭受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在巨大的压力下产生羞耻心理,开始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网络是我们当今人民群众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拉斯韦尔认为,媒介有三个显著功能:监视周围环境、联系社会各部分以及适应周围环境、一代代传承社会的文化。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灰色、暴力性语言,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的人们,时刻处于紧张、不断自我审视的状态中,时刻担心自己言论不当成为被抨击的对象。同时,媒介会指示人们如何对周围发生的事件作出反应,在这种机制下,人们会更加缺乏自主性,人人自危的心理危机使人们更容易依赖所谓的“主流意见”。这种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独立意识的社会性格通过媒介的社会文化传承功能,一代代在社会成员中传承下来,长此以往造成社会性冷漠和社会道德失范。
究其原因,网络暴力这一社会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社会大众。何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对他们的心理动机、个性特征、行为模式的分析,为我们更加理性、透彻的看待网络暴力现象,提供新的分析单元。我们通过对这一社会行为的实施个体进行行为特征分析,从根源把控网络暴力发生的原因,进而从根源寻找对策。
(一)何为参与者:“沉默”即认同
在网暴事件中,网络暴力参与者不仅仅是专指明确发表暴力言论的人,还有大部分人面对网络舆论时是选择不发表个人的意见,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尤其是持与大多数观点完全相反意见的人群。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完全无意见的表明会使多数意见的声音愈来愈大,呈现出螺旋发展过程。当谩骂声越来越大时,意见方的沉默也会使谩骂声增势。如果不是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对大多数意见提出质疑或与大多数意见进行对抗,而是选择继续沉默不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无形中也会使多数意见增势。在暴力面前选择沉默无异于对践踏他人正当权力的行为表示默许,与直接发表灰色暴力言论的行为相比,这种做法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可悲的是当下网络环境中选择沉默不发声的人群远远要比直接发表暴力言论的人多,甚至构成了网络暴力参与者的大多数。
在网暴中,也会增势辱骂声的形成,会使反对意见的人群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不发声。这些无意见者的沉默不发声是间接对施暴方的增势,会加大网暴受害者的受害程度。在雪莉事件中,当她开始追求解放女性自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没有穿内衣的照片而被网友称为“性暗示”时,也有女性粉丝认为这种行为本身不存在任何争议,但是也处于种种传统社会伦理标准并未直接提出声援雪莉的观点。她们对于意见的沉默,使得雪莉行为“性暗示”的标签得到强化,形成舆论强势。雪莉为女性正当利益发声的言论甚至没有得到来自自身群体的声援与支持,这将事件的主体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无形中加剧了网民对雪莉的人身攻击,使她更深程度的受到伤害。
(二)心理动机
1.网暴参与者因恐惧来自社会大流的孤立而选择跟随大流。诺依曼在提出“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假设时,也阐明了关于该理论的基本假设:社会使背离社会大流的个体产生孤独感;个体时常恐惧孤独;对孤独的恐惧感会使得个体不断的预判社会接受的观点是什么;预判的结果会影响个体在公开场合个人的行为,特别是在选择公开表达观点或将自己的观点隐藏起来。在以上的假设中,“沉默的螺旋”理论最强调的是社会恐惧感。人们在公开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会考虑到个人的意见不同于大流意见而受到排挤,产生来自社会的恐惧感。
在崔雪莉网暴事件中,当她的“清纯可人”形象被“真我”形象所代替时,粉丝接受不了这种形象的转变对她进行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这其中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对这种转变持反对不接受态度。有部分表示可以接受形象转变的粉丝是可以继续支持雪莉的,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舆论导向是对崔雪莉的行为进行“一边倒”的人身攻击,这些可以接受形象转变的粉丝因为恐惧自己属于少数意见、所处劣势地位受到来自多数意见和优势地位观点的孤立,不敢提出与之相对立的观点,选择跟随大流的的观点意见。
2.网暴参与者因为恐惧自己成为受害者而选择跟随大流。还有部分粉丝可以接受形象转变但是会因为恐惧自己的支持意见发声会引起大多数大流意见的注意,从而将自己陷入舆论的中心,甚至受到来自其他多数意见所持有者的谩骂和人身攻击,将对雪莉的网络暴力行为转移在和她持有相同意见的人身上。他们会对舆论走向进行预判,会根据预判结果自然倾向,希望自己的个人意见和大多数意见相统一,避免自己卷入因发表少数观点卷入网络暴力的舆论中心。当施暴方的呼声和辱骂声越来越大时,网暴参与者的不安全恐惧感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会加剧自己跟随大流意见的速度,更加大力度的施暴。在萨德事件中,也是存在有一些理性客观的人的,但是在不理性的群体中,他们所发出的带有理性、客观、看似带有“中性色彩”的言论,也会遭受来自群体的网络暴力。因为害怕自己成为受害者,这些理性客观的人渐渐也选择沉默,于是出现了一边倒的“主流舆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网络暴力参与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下一篇: 网络暴力参与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