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不是“打发时间”、“偶作调适”,而是“润物有声”。认为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只是“打发时间”、“偶作调适”,往往忽略了红色电影在意识形态建设中春风化雨的特点。若是在课外进行红色电影的组织观看,实践中难免会遇到诸如场地安排、资金不足、组织困难等客观障碍,那为何不直接利用思政课堂?一些优秀的、票房非常好的红色电影,如《我和我的祖国》(2019)、《中国机长》(2019年)、《战狼2》(2017年)等,确实有口皆碑,观众们看完后有谁会觉得“打发时间”、“偶作调适”?所以,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是不存在所谓“打发时间”、“偶作调适”的,而且,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还要光明正大、义正辞严地将“润物”变为“有声”。
第二,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不是“辅助”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的改革与创新,都希望把相对枯燥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实在理念,以达到打动人、感染人、指引人的“入脑入心”效果。而优秀的红色电影作品确实具备这种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政课堂上就应该大胆运用、充分运用、必须运用。
第三,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具有重要政治价值的感性教育载体。红色电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形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感性教育载体,绝非“可有可无”。诸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红色电影,均以史诗般的厚重风格,再现了革命先驱前赴后继建党建国的辉煌历史,集思想性、政治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通过深刻的渲染力发挥着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课堂无法展现的意识形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