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致使农产品行业陷入“冰火两重天”。供给方面,农民手上的农产品无人采收、销售无门、滞销严重,导致农户损失惨重。例如,疫情正值雷笋、芹菜等采收上市季节,采购商不来,这些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蜂农因为蜜蜂无法转场而自杀。农产品出口随之减少,《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在微博里提到,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减少,日本蔬菜供应面临严峻挑战。需求方面,小区封闭式管理,商超、菜场休业,“全民线上抢菜”导致电商订单暴增,供不应求。老百姓买菜难、囤菜又坏的快。供需不平衡又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扬,主销区和主产区形成较大的价格差。最明显的就是,武汉在疫情初期出现天价蔬菜。
(一)加快优化以生鲜冷链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建设
农产品物流是影响农产品供应的主要因素。沪深两市仓储物流、农业板块先领涨后领跌,两者共进共退,可见物流与农业的关联密切。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物流顺畅度。供需因为物流受阻而难以对接,配送平台处于停运或半停运状态,郊区农业基地因配送人车不足,不接受小额订单。二是物流有效性。一些主产区农业部门组织收购当地农产品,并以捐助形式走“绿色通道”发往疫情重灾区。但蔬菜收储不比粮食、猪肉,蔬菜保质期短,最多一周左右。疫情持续时间普遍较长,起码需要存放半年左右,而冻干脱水收储的蔬菜不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各大电商平台迅速上马了一批帮农助农商品,但评价中常常出现“坏果多”、“不新鲜”等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