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问卷星对某省6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共有3115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根据检测作答时间等方式,剔除无效问卷118份,最终保留有效问卷2997份,有效率为96%。其中,男生1254人 (占41.8%)、女生1743人(占58.2%),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比38.2%,21.32%,25.76%,14.46%,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学生分别为60%和40%。因调查问题大多是多选题,最后统计结果均以总频率(%)的形式呈现。
1、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的原因和愿意咨询的问题
出现心理困扰应寻求心理帮助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普遍认识,调查发现,67.5%的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在网上寻求过心理帮助。大学生愿意接受网络心理咨询的普遍原因有二:其一,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网络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碰到问题(包括心理问题)直接通过网络寻求帮助是他们的惯常做法;其二,相比面对面心理咨询而言,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占73.3%)和匿名性(占62.9%)的两大特点,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网络空间敞开心扉,及时、即时求助更广范围内的心理问题,如面谈中可能难以启齿的性心理有关的问题。
根据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的问题进行层次统计,排在首位的是“一般心理困惑”(占42%),其次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占23%),再次是“突遇的特殊事件”(占22%),以上情况“都不愿意”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的大学生仅占6%。当问及“你愿意就哪些具体问题进行网络心理咨询?” 调查中所列的九个方面问题选项从高到低占比为:情绪问题36.3%、人际问题25.8%、个人发展17.6%、情感问题15.5%、学习问题13.6%、自我认识11.7%、适应问题10.4%、家庭问题5.9%、睡眠问题5.1%。一方面说明大学对网络心理咨询的需求非常强烈,另一方面也提醒研究者宜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网络心理心理咨询适用的问题类型,以提供科学合理的专业帮助。
2、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设置及咨询效果的认知
网络确实给求助者和咨询师双方带来极大的方便,只要有条件上网就可以进行网络咨询,但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专业助人工作,有资质、场所、时间、费用等特殊的设置要求。大学生关于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时段的设置,选择在晚上进行咨询的占59.4%,当然也有三分一的学生对时间设置无所谓。对于网络心理咨询师的性别和年龄,虽57.4%的学生并不在意咨询师的性别,但选择女性咨询师(34.8%)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7.8%);选择年长者和年轻者咨询师的比例相当(约为30%),也有很多学生(41.2%)对咨询师的年龄抱无所谓的态度,可能不在咨询师的年龄,关键看咨询效果。
有研究认为影响网络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主要是网络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6]以及咨访关系,咨询内容、介入程度和求助者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都影响网络咨询效果 。本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网络心理咨询效果的影响因素中,咨询师的专业水平最重要(占54%),其次是咨询师的语言技巧(占39%),然后是求助者问题性质(占23.5%)和求助者的配合度(19.5%),最后是交流工具(16.7%),由此可见大学生同样认知到了理论和技术对网络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的方便快捷和易得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干扰咨访关系并影响咨询效果,网络的安全性更是网络心理咨询无法回避的难题。
3、大学生对网上心理互动的意愿及其互动形式的需求
在高度互动的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是否愿意在网上与人探讨心理问题?”我们提供了五个选项:愿意、不太愿意、没必要、不知道怎么探讨和不作考虑。调查发现,在网上进行心理互动这一方式广受大学生欢迎,愿意和人探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比最高(54%),其次是“没想到要和人探讨”(24%),选“不知道怎么去探讨”和“不作考虑”的大学生占比最低(11%和6.5%)。
当问及“愿意与人进行怎样的网上心理互动”的调查结果是:最愿意进行在线心理咨询(占39%),其次是心理论坛(28%)和延伸到网下的心理活动(25%),而留言或电子邮件咨询不太为大学生喜欢(16%)。那么大学生喜欢的其他网上心理互动形式还有哪些,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见,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认知合理,需求强烈,且非常愿意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心理互动。当然,以上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性格的内外向者网上行为方式也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和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也会影响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认知和态度。总的来说,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不断提升,这与李莹等的调查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