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不同性格的主人公们。《桥》中的乡村是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其中的人物都淳朴善良,不染世俗。雪国是一个旅游度假胜地,体现了日本的艺伎文化。此般背景,那里的人都敏感而又小心翼翼。
(一)琴子与叶子
《桥》中与小林最早相识的女子便是琴子。初次见面,小林摘了一串金银花送给琴子。两人偷偷相觑,小林和琴子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往后的日子里,他们常常互相陪伴,感情的种子悄然发芽。琴子是一个内敛含蓄、温柔善良的姑娘。小林教她读书习字时,表面上虽不理会,心里实则非常欢喜。小林在印本上写了一个“爱”字后,她羞的脸都红了。琴子的含蓄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长大后的琴子依旧是温婉腼腆。小林常说她“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她待人真诚善良,人人都喜欢她。在沙滩上捡河壳的孩子们,碰见在河边洗衣的琴子,都围拢来想帮琴姐提衣篮。琴子如静水般默默地流淌在自己的命运之河中。 这样一个知书达理、聪明贤淑的女孩子,像水那样清澈、平和又灵动。废名在描写琴子时,有一种留白的感觉。没有太多的笔触直接描写,仅勾勒大致。这种自然的表达方式绘出了一幅女子安逸、平淡生活的画卷。它映衬着琴子的特征,让琴子这个人物温和地融入到小说中,如水般无形,却流淌不息,润泽万物。
叶子是《雪国》中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她的出场伴随着雪夜暮景,莫名凄凉。初见之时,叶子的美就震撼了岛村,使他不由得垂下了目光。在岛村的叙事视角下,叶子的美不是明艳温暖的美,而是飘零凄清的美。她的声音亦空灵如雪,婉转却凄清,优美而悲伤。岛村与叶子每次的相处都很十分短暂,这也像极了叶子的一生,如雪花般绚丽却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最终叶子葬身火海。蚕房失火了,房顶和墙壁都烧坍了,“人群啊的一声倒抽了一口气,只见有个女子从上面掉落下来……从这二楼掉落到地面只是一瞬间的事,可是却让人有足够的时间用肉眼清楚地捕捉到她落下时的样子。也许这落下时的奇怪样子,就像个玩偶的缘故吧,一看就晓得她已经不省人事。落下来没有发出声响。这地方净是水,没有扬起尘埃。正好落在刚蔓延开的火苗和死灰复燃的火苗中间。”叶子的身体在空中挺成水平的姿势落下,如雪花飞舞飘零。一切如同幻影,她掉落的样子像玩偶似的毫无反抗,由于失去生命反而显得自由了。这瞬间,生与死仿佛都停歇了。叶子的死亡像雪花般,轻柔无声,从空中飘零,于飘落时最美的绽放,于飘落中无声的走向寂灭。绽放最美的一瞬,留下绝美,然后消融。
(二)小林与岛村
小林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小林和老四是学堂里玩乐的领头人,老师不在的时候小林会调皮地给睡着的王毛儿用毛笔画胡子,“这时他瞥见王毛儿坐在那里打瞌睡,连忙对老四摇手,叫老四不要做声。他是去拿笔的,拿了笔,轻轻地走到毛儿面前,朝毛儿的嘴上画胡子。”小林会和老四一起闹学,又一同带领小伙伴们到“家家坟”卷芭茅做喇叭。小林还会和同窗一起追蜻蜓看燕子。第一篇上卷描写了诸多小林童年时的乐事。儿时的小林活泼开朗,机灵好动。正如奔腾之水,有无尽的韧性与冲劲。
十年后回乡的小林已经不是“程小林之水壶”的那个小林了。“心境之推移,正同时间推移是一样,推移了而不向你打一个招呼。”此时的他成熟了不少,时常沉在深思里。看着自然中的事物,他会思考“有多少地方,多少人物,与我同存在,而首先消灭于我?不,在我他们根本上就没有存在过。然而,倘若是我的相识,哪怕画图上的相识,我的梦灵也会牵进他来组成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梦——可以只是一棵树。”如此哲思常伴此时的小林。青年小林思维活跃,身处自然之间时有感而发,总欲探寻事物的本质,如水般深沉,富有底蕴。
《雪国》中的男主人公岛村的三次雪国之旅,正是一整个季节的轮回。春去秋来冬又至,雪终是虚无的,隐喻着故事的结尾。雪一直映衬着岛村与驹子和叶子的感情线索。
第一次去的时候,已经过了雪崩危险期。到处一片嫩绿,正是登山的季节。无垠的嫩绿仿佛有着春的气息,万物即将复苏。初见时点点新绿从雪中探出头来,岛村的爱情好像即将要萌芽。第二次来到雪国,首先映入眼帘中的是那白茫茫的一片,漫山遍野的雪。此时的雪国,比初次来时,多了些寒意。主人公们再次相见时茫茫白雪覆盖大地,前路漫漫。这似乎也暗示了主人公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化。最后一次到雪国时,是秋末冬初,飞蛾产卵的季节。“对面县界上连绵的群山,在夕晖晚照下,已经披上了秋色,这一点淡绿反而给人一种死的感觉。”飞蛾仿佛丧失了生机,只有在使劲敲打下才树叶似的飘落,半途才翩翩飞舞。适逢秋天,万物沉寂。唯有将死的飞蛾,拼尽全身最后的力气再肆意飞舞最后一次。秋虫垂死,夕晖晚照,故事也将走向尽头。岛村有妻室儿女,他对驹子和叶子的情感只是他人生旅途中美丽而意外的风景。这份感情如漫天飘舞之雪一般轻盈,悄然无声地来尘世间走这一遭,注定以消融为结局。雪本是冰冷的,但爱是温热的,爱之火遇上雪之冰,冰与火之歌,只虚幻的璀璨了一瞬。雪被温暖之时,亦是它融化消失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