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新特征
 
更新日期:2020-10-22   来源:   浏览次数:20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新媒体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舆论生态格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舆论传播生态。舆论监督指的是针对社会上某个个体或组织的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进行揭露、批

 
 新媒体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舆论生态格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舆论传播生态。舆论监督指的是针对社会上某个个体或组织的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进行揭露、批评,惩恶扬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行为。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的舆论监督权一直由媒体“代劳”。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公众开始对自己身份和权利有了新的认识,舆论监督的主体回归公众。基于此,在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一)、监督主体回归受众,监督路径多元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舆论监督的主体回归公众。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报道—公众舆论—相关部门回应或处理”是舆论监督的主要路径。而在新媒体时代,诸多事件基本遵循“网民在新媒体平台披露曝光或自媒体爆料(事件首次曝光)→网友关注引发舆论→传统媒体跟进报道→舆论持续发酵,掀起浪潮”的传播路径。李心草事件最初就是由其母亲在微博上发布贴图长文,随后引发网友的热议,继而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再次引发舆论的热潮。同时,纵观“李心草案”“江歌案”等类似案件,可以发现这类案件在发生之初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即发文的诉求就是希望通过公众舆论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促进事情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得到解决。
但这种传播路径也暴露出了公众作为舆论监督主体的两个缺点。一是由于公众缺乏专业的媒介素养,加上平台把关的滞后,极易造成虚假传播,这也是当今反转新闻盛行的原因之一。二是诸多事件是在主流媒体介入之后,才获得广泛的舆论关注,这也助长了部分被监督部门的“懒政”行为,即主流媒体不介入、不报道,就不处理公众反映的问题,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二)、监督方式多样,感性与理性并济
作为一种有目的性的传播活动,舆论监督十分注重追求传播效果。因此,在开展舆论监督之前,选择什么样的传播方式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完成说服过程,一是感性说服,即通过营造某种氛围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感染受众;二是理性说服,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和逻辑的力量来达到传播目的。[2]在李心草母亲微博账号@李心草妈妈发布的贴图长文中,“父亲去世”“农村人”“心脏病”“猥亵”等一些具有感性色彩的字眼,容易让网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引发对李母的同情,以及对昆明市盘龙公安分局不作为的愤恨。在接下来曝光的现场视频中,则是从理性的角度坐实了李母对盘龙公安分局的质疑是有理可循的,也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政府机关不作为的愤懑,从而也增强了公众要为李母讨公道的决心,掀起了舆情浪潮。
“李心草案”作为典型的“感性+理性”传播案例,虽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劝服传播的效果,但也需警惕,过度的感性传播极易降低受众的认知,歪曲事件的真相,从而不利于正确的舆论引导,也不利于两个舆论场的稳定。
(三)、情绪化渲染,带偏舆论
后真相指的是相较于客观事实,个人情感更能够影响民意,即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在这种背景下,公众极易情绪化,不愿意去寻求事实的真相,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而这也造成了一旦有人曝光某一现象,无论真实与否,网络的舆论都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这其中不乏部分网友将其作为情绪的宣泄口,将自己本身无可安放的怨气通过这种“蹭热度”的方法释放出来,带偏舆论。在“李心草案”中,李母在一开始发布的长文中表达的对盘龙分局调查结果的质疑和不满,加上盘龙分局一开始确实存在未立案调查的行为,使得事件一出现就呈现出警方不作为的舆论。受之前“大理游客被打案”“孙小果案”的影响,许多网友本身对“云南政府”这个关键词就非常敏感,类似事件的再次爆发,不仅加强了公众对云南政府不作为的刻板印象,更强化了受众与政府的信任危机,而这种信任危机一旦不能及时解除,将会给社会的和谐稳定代开不可估量的后果。
(四)、网络问政成为常态,监督效果更加明显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舆情问题不断凸显,互联网成为了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工具,网络问政成为常态。为此,诸多政府机构入驻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形成自己的政务新媒体账号。《2019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26日,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7.99万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3.89万个。政务新媒体的出现加快了政府对舆情的反应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民心。如在“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中,“@市说新语”(原“@中国市场监管”)及时跟进事件进展,发布权威消息,体现了市场监管总局对于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决心,获得了网民支持和肯定。在“李心草案”中,李母在2019年10月12日12时26分发布相关事件微博,当天下午14时54分,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就发布通告进行回应。
但需注意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也加快了舆情增长的速度,面对海量的信息,形成了一种“互联网记忆”,即爆料的事件一茬接着一茬,之前关注的事件还未解决,人们就已经被新的事件所吸引,之前事件的舆论浪潮也随之消散。受部分政府逃避心态的影响,些许事件也因此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从而加重社会对政府的怨气。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新特征

下一篇: 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新特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