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招生工作的本质是教育的实质。招生工作虽然是“前台”工作、“表面”工程,但招生工作不是宣传出来的,其实质是学校办学水平、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就业质量、校园文化、服务能力、社会影响等的综合体现,是“后台”工程、“里子”工程。并且,招生宣传本身应该是高职院校办学思考的结果,正如中国公认的最善于做广告的品牌之一农夫山泉创始人钟晱晱所说“广告本身是长期对产品的一种思考”。所以,从实质上讲,招生不是“招”进来的,而是“生”出来的,是由学院自生、自身的综合实力决定的,是学校教育美学和教育哲学的显现。所以,要把招生工作纳入高职教育的系统工程来推进,搭好天线、接通地线、守牢底线,三者缺一不可,三者齐头并举,三者合而为一。
(一)搭活天线:靠特色办学吸引招生
1.天线搭得要高:彰显办学特色。特色是大学的生命,办好中国的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个特色中最大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职教育之“本”,是最基本的“中国特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找准高职教育办学制高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特色专业群,着重内涵建设,办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要规范办学,管理严格,校风严谨,不唯利是图,不舍本逐末。要开放办学,有大视野、大格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社会美誉度。大学不仅在大楼、大师,更在大爱。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不仅要“各美其美”,还要“美人之美”,从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这样,学生招进来,家长才放得心,才能“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任正非)。
2.天线搭得要准:突出职业特色。像鱼离不开水一样,高职教育离不开产业发展。高职教育是与产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生命,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色。高职教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才。专业技术和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保持学校专业生机和学生职业活力,学生招进来才能学到真本领,就业时才能零距离上岗,才能迅速成长为高技术技能人才。
3.天线搭得要亮:保持文化特色。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我国高职院校因发展时间短,校园文化的形成缺乏底蕴,模仿的多,文化雷同现象严重。要培育大学精神,尊崇学术技能,坚守科学价值观和办学理念,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德育和智育并重,人文和技能并重,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塑造并重,激励和引导学生自觉成才。培育特色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创新融合高职专业所对接的职业文化,形成有社会主义特点、“双高”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三融”文化,培育校园典型人物或作品,形成“代表作”的特色文化成果,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打造校园文化“名片”。
(二)接通地线:凭卓越就业带动招生
1.地线接得要深:产教融合。高职专业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学校和企业通过科研项目、人才培养订单班、“1+N”培养模式、课证融通等方式开展广泛、深入、灵活合作,做到人才培养方案共订,师资互派,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高职教育作为单独教育类型,已经形成规模优势和教育生态,逐步减少层次就业差距并形成类型就业优势。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要充分利用产业对接优势,产教融合越深,专业资源越活,前台招生工作就越有潜力。
2.地线接得要实:技术引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职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教室与车间对接,老师与师傅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才好就业、就好业。近年来的实践也可以证明,一个拥有一门技术的高职毕业生,可以带动整个家庭,甚至整个村子脱贫。而随着国家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的毕业生待遇越来越好,对招生的吸引力也就越来越强。
3.地线接得要畅:就业拉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表示:一个新的技术一定会有新的教育模式匹配,因此职业教育要了解自己的需求端。卓越是一种追求,卓越就业在于将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将毕业生资源和就业资源达到最佳匹配。要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市场,畅通毕业通道,建立稳定的就业单位群,打造卓越就业平台,形成稳固的就业关系,发挥就业效应带动招生市场,提高生源质量,促进就业品质,从而形成“好就业—好招生—好就业”的良性循环。同时,打造就业金字招牌,争创“省大学生就业示范校”“就业一把手督查示范校”““全国就业典型高校”等荣誉和称号,提高招生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