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职教师社会服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0-11-12   来源:   浏览次数:2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高职教师社会服务意识薄弱,主动性差由于受历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高职教师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对

 
 (一)高职教师社会服务意识薄弱,主动性差
由于受历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高职教师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对社会服务工作主动性较差,缺乏积极性和热情,教师群体的社会服务意识较薄弱。
(二)高职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弱
在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中专、中职学校合并组建或升格而成立,亦近是近二十、十年内新设立。目前高职院校的通病是办学时间短、基础和教育积累浅、师资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职业教育愈发受到国家、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但高职院校教资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逐渐显露,且已然无法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无法满足职教发展的需要。当前众多高职院校普遍的教资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双师型教师”占比等方面。
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在高职教师群体中,年龄分布呈现“哑铃状”,即年龄较大的教师和近年来毕业的年轻教师居多,而中年教师这一骨干力量人数较少。年龄较大的教师,大多数是高职院校合并组建前原中专、中职学校的老教师,学历、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等软硬实力相对较弱。年轻教师,则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应届硕士研究生,从学校毕业即到高职院校就业,此类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社会实践方面则更多是一片空白,缺乏对企业实践和实际操作的认知和掌握。这些因素都容易使教师难以做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工作,很大程度上限制社会服务能力。
(三)教师精力严重不足,无暇顾及社会服务
据调研发现,众多高职院校普遍师生比不均衡问题,师资配备严重不足以支撑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原本失衡的师生比,随着近年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职扩招,失衡现象愈发严重。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繁重,时间精力严重不足,无暇顾及和参与社会服务。
(四)学校激励机制缺失
激励理论和研究表明,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激发人的最大潜力和效用。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办法激励教师参与和提供社会服务。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高职教师也是经济人,教师们也需要考虑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在当前的环境和管理制度下,大多数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于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而对社会服务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则非常低,缺乏动力和有效激励。
(五)教师社会服务管理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针对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于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不健全、不灵活;教师保障措施缺失或不完善等。社会服务工作难以得到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职教师社会服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高职教师社会服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