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小学语文教材“学本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0-11-17   来源:   浏览次数:14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导语侧重学习目标,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对于低年段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之前在幼儿园所花的学习时间非常少,主要注重在性格方面

 
 (一)导语侧重学习目标,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引导
对于低年段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之前在幼儿园所花的学习时间非常少,主要注重在性格方面的养育,在读小学时才开始正规的学校教育。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和身体发展上还不够完善,他们的思维仍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容易产生倦怠感,要适应从早到晚有纪律、有制度的课程有很大的难度。在现在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二年级在每个单元前没有设置导语,直接就进入了识字和课文课程的学习,这样的教材设计不能使小学生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也不清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是什么。根据桑代克试误联结说中的准备律,任何学习都要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但一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水平很低,在学习时如果不预先给予学习目标和方法的单元导语提示,他们就很难掌握每个单元的主旨,因此不能在上课前有所心理准备了解教师要讲的大概内容,只能迷茫地跟着教师学,被迫地接受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了导语,但是更侧重于对学习目标的要求,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语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从这一导语可看出,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事物的发展进行猜测和推想,预测之后可能发生的事。但是导语并没有指出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克服困难学会预测。
(二)教材知识目标过于注重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规定:“语文是用于交际的重要工具,构成了人类优秀文化。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材的基本特性。”人文性与工具性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承载于语文教材中。但是在小学语文教材制定的学习目标上,很多内容更倾向于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底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熏陶,但是在泛化人文性[4]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如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上册其中第六单元,这一单元都是以“赞美祖国的山川,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这一主旨来编排的。学习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他们热爱与憧憬的感情。本文与这个单元中的前两篇课文具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依据总分总的课文结构来描写的,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一句关键词来扩展的。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在人文性上陶冶爱国之心,提高艺术审美水平,还 应该在工具性上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描写手法。但教师授课时,通常会采用视频、图片等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在新版教材上,课文的知识目标让学生体会到了更多的人文意蕴,但是基于“学本化”的理念,教材是学生的“学本”,是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服务的,教材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工具,并且不仅限于当前的发展,还应该为了学生未来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奠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小学语文教材“学本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小学语文教材“学本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