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次高校应对新冠肺炎的举措中可以发现,由于疫情发生的突然,以及预先准备不充分,高校应对工作没有经验可参考,应对工作具有滞后性和不专业性。此外,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因延迟开学遇到阻碍,教学工作具有有限性。在实战中看清问题所在,及时调整,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高校今后应对重大疫情的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应急管理的滞后性
滞后性的产生一般来讲有两大原因:一是缺少应急预案的指导,应急预案是保证应对工作系统化的一大前提;二是日常宣传教育工作没有普及,缺乏对学生进行防疫知识教育,会造成学生对防控疫情不重视或处置不规范的后果。
1.应急预案缺失
从本次各高校应对新冠肺炎的举措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并未常备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预案。在疫情爆发后,各高校召开紧急会议,做出工作安排,并随着疫情的发展“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调整更改。预案的缺失必然导致演习环节的缺少,从而使应对工作无经验参考,许多本可以发现并改正的问题无法暴露出来,使应对措施失去系统性。例如,本次疫情爆发初期,武汉某高校决定将学生宿舍提供给政府作为隔离场地,在打包学生物品时随意处置,未经学生同意丢弃学生个人物品,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这种不当行为本不应出现,但因为应急预案的缺失,使得应对工作变得慌乱,失去秩序。没有科学的预案指导,高校的应对反应会滞后于师生的慌乱失措,给应对重大疫情的防控管理工作带来阻力。
2.日常宣传教育不到位
从高校师生在面对本次疫情爆发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各高校在以往常态下关于防控疫情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好。比如高校师生在疫情爆发初期的慌乱、紧张,甚至是部分人对疫情严重性的忽视,这些都是常规卫生安全教育缺少的表现。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会导致师生对重大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严峻的疫情发展极易产生恐慌或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也会导致高校师生的防范意识较弱,不能第一时间认识到病情发展的严重性,容易产生轻视心理,或采取措施不科学规范,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的应对工作开展不及时,提高风险程度,给高校防控工作带来难度。
(二)应急管理队伍的不专业性
高校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是高校应对重大疫情科学性的保障,应对重大疫情专门机构缺失,以及医疗队伍的医疗水平受限都是导致应对工作不专业的主要原因。
1.专业应对机构缺失
从本次新冠病毒的应对工作中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均由临时成立的防控疫情临时指挥组负责,并未常设应对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问题的专门机构,各高校的临时应急管理指挥小组一般为行政领导担任,应对重大疫情此类公共卫生问题不是他们的专业,仅凭临时成立的应急管理工作组使应对工作十分被动,专业性较低。在常态下设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进行相关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在疫情爆发后能够及时推断出发展态势做出科学的决策。然而现在各高校的反应往往是见机行事,专家如何建议、教育部如何安排成为高校如何应对的依据,这种被动性、不专业性为迅速控制疫情发展、减少损失提供了一定难度。
2.医疗队伍水平受限
高校的医疗队伍主要为学校内部设立的校内医院,校医院的医疗队伍规模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由于并不是每所高校都在医疗领域擅长,大多数校医院的医疗水平停留在基础检查、日常处理的程度,不具备应对重大疫情的水平和能力。并且高校医疗团队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与外界交流较少,医疗人员通过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较低。但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高校作为人口密集型的一个社会主要群体,风险性较高,医疗团队水平受限会直接影响高校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