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根本——人的心灵的发展
 
更新日期:2021-01-22   来源:   浏览次数:44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教育是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改造我们自身及其生活的精神性实践活动,是人对文化的意义解读、表达和重构以及创造和生成的过程,教育哲学所

 
 “教育是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改造我们自身及其生活的精神性实践活动,是人对文化的意义解读、表达和重构以及创造和生成的过程,教育哲学所要讨论的是人的内在世界、精神世界。” “对教育意义和人的独特性的感悟是依靠人的心灵进行智慧反思的,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人的心灵进行探讨。” 所以,在教育哲学视角下,审视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离不开对人的心灵发展的探讨。本文中的“人” 主要指学前教育中主要参与者,即受教育者儿童和教育者教师。他们的发展既是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诉求,同时也是促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 回归儿童精神,促进儿童心灵的发展
海德格尔强调“人的栖居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上”,诗把儿童带回故乡,唤醒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儿童在他自己建构思想和世界中进行精神探索,诗意地成长。然而儿童精神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在学前教育现代化中,对儿童世界的看待,不能不有别于成人的世界。儿童尚未发育成熟,意识尚未完善,儿童的精神发育更多的是本能和无意识的,出现复演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这些起初的本能和无意识,是意识成长的根基。”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梦幻、野蛮、神秘、荒唐,成人可能觉得那是空想,没有意思,还可能有害。 “然而,对于儿童则不然,恰应满足之,因为这正是他以后发展为一个健全的好人、完人的基础。” 如果我们忽视儿童精神世界的特征,阻断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益的加工与同化材料,将会使他们的心灵缺少养料,失去滋润,变得枯萎。
(二)解放非理性精神,唤醒教师的情感体验
由一群女性队伍撑起的中国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这就要求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关怀教师的情感体验,研究教师的心灵发展。当下“教育走向理性,用科学理性的范式来对教育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 也是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是过分注重理性的扩张,会导致幼儿教师的“非理性”精神被忽视或者被“遮蔽”。女性具有自己的性别优势,她们对生活的把握更敏感、细腻、灵活,同时也具有饱满的情绪情感。而当教师运用一些高深的教育理论、“科学”化的程序与步骤,去组织和开展一日生活教育活动时,就会使教育变成一场冷漠、僵硬的呆板活动,缺少生机和激情。由于教师的情感没有得到释放,被压抑,被沉睡;便会导致教师的幸福体验感被剥夺,教育活动的生命力被弱化。所以解放非理性精神,唤醒教师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教师心灵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根本——人的心灵的发展

下一篇: 浅谈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根本——人的心灵的发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