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中情与法冲突的普遍存在以及原因的错综复杂,加大了学籍管理的难度,同时也表明了恰当处理好二者的冲突矛盾意义重大。
(一)增强学籍管理制度的融合性
学籍管理制度的确立,本身就是一种公平的规则,它是由高校在日常管理中,由管理习惯逐渐形成规章制度的一种抽象规则。所以,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在制定之初就具有民主性、公平性与情理性。广大学生通过参与学籍管理的制定、实施过程,可以使混乱的人情事理得以捋顺、疏通;可以使学籍管理规章制度与高校学习生活中的冲突矛盾形成一个缓冲地带,通过这一缓冲地带使情理得以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被合理的过滤、吸收并被重新塑造。更是“将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或合理性连接起来,以达到社会的平衡。”因此,符合人情事理的学籍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广大学生群众参与学籍管理制度的积极性、民主性,而且还可以使所立规章制度更具融合性。
(二)增强学籍管理过程的合理性
高校学籍管理,既要合法,同时也要合理。合理的学籍管理要求高校在学籍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看法,广泛听取意见,并且谨慎行使自由裁量权。这是因为,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外在监督,通过这种外在监督,不仅可以增强学籍管理的权威性和制度的公信力,也同时能够防止出现学籍管理的专断。与之相反,如果在学籍管理过程中,过于刚性的管理,不尊重对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考虑学生的特殊情况,虽然过程合法但却缺乏人性的关爱,这一制度可能也无法获得长期有效的执行。可见,在学籍管理过程中适当注重情与法的平衡,不仅符合现代高校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还可以增加学籍管理的合理性。
(三)增强学籍管理结果的可接受性
高校学籍管理结果的可接受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籍管理制度是否取得良好实施效果。学籍管理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学籍管理制度并不能将管理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做到一一对应,这也就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当前学籍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不合理之处,甚至是难以接受。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心里接受?这需要及时多倾听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和建议,通常而言,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朴素的道德标准,更是包含了学生对于学籍管理公平正义的渴望。如果,学籍管理能和学生的基本意愿相结合,并结合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具体状况,必然会增强学生对于学籍管理结果的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