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非虚构”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但它又不仅仅止步于单纯的真实与客观。众所周知,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摄影机并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利用新技术将人们原始的生活状态记录在了胶片上,但这些早期的电影作品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即使是记录了真实,也更多地出于一种游戏的目的。
对于什么是纪录片,学术界形成的较为统一的认识是,纪录片一词最早起源于法语,在英语语系中第一次使用这个词语的是英国的纪录片教父约翰·格里尔逊,他在形成个人鲜明的纪录片风格的同时,受到了康德、黑格尔和布拉德利的理想主义哲学的影响,将纪录片定义为“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后在纪录片发展的长河中,国内外的知名学者都从各自实践与理论研究视角提出了对其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阐释。
比尔·尼科尔斯是美国著名的电影纪录片研究学者,曾被《纪录片百科全书》描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纪录片学者。”在其经典论著《纪录片导论》中,纪录片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修订,被定义为:“纪录电影谈论与真实人物(社会演员)相关的环境和事件。真实人物在故事中按照他们的本来面貌向我们现身说法,对影片所描写的生活、环境和事件表达令人信服的主张或看法。电影制作者独特的视点将故事整合成一种直接观察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一个虚构的寓言。”
现任香港凤凰卫视节目副总裁,资讯台台长钟大年教授认为纪录片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提出:“纪录片是以影像媒介的纪实方式,在多视野的文化价值的坐标中寻求立足点,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环境进行观察和描述,以实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寻和关怀的文体形式。”
从上述的纪录片定义中不难看出,真实是纪录片的重要表征,使之区别于其他的类型作品,但纪录片不是简单地记录真实,而是需要去挖掘、去探索、去思辨,正如一切文化和艺术一样,需要创作者运用哲学的思维进行拍摄、剪辑,最终能够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
在雅克·贝汉的几部纪录电影中,无论是蛛网上逐渐消失的露水,相互触碰拥抱在一起的蜗牛,还是飞过河海,翻过山岭,穿越云层的候鸟们,亦或是海洋中成群游弋的水母,一跃出水的巨型鲸鱼,为争夺领地搏斗的棕熊,每一个动人的场景都是在无可预知的等待中捕捉的。你无法规定鸟儿的飞行路线,无法指挥鱼群的游动方向,无法策划一场自然界的捕杀。在拍摄《迁徙的鸟》时,雅克•贝汉和他的摄制组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和鸟儿培养感情,让它们适应各种设备,在摄制过程中又和候鸟一起飞跃大地和海洋。《海洋》的联合导演雅克·克鲁奥德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我们用三年等来一场暴风雨;为了拍摄鱼,你必须和它熟悉,并征得它的同意。”
正是在宇宙价值观的指引下,雅克•贝汉将导演的角色交给了大自然,将自己置身在天地间的生命万物之中,“幻想通过摄影机进入它们生命的演出”,在看到自然界动物的真实行为的同时,感悟到了动物的灵魂,赋予了纪录片充满情感的内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