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新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报道的运用
 
更新日期:2022-10-28   来源:新闻大学   浏览次数:5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网络因为传播迅速、使用广泛往往成为突发事件传播的最先渠道。地方媒体在报导本地突发新闻事件中有地理优势,有效运用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多平台融合报道有助于提升地方媒体传播能力,引导社會輿論形成,树立权威可信的媒介形象。然而,尽管媒体融合,全媒体等概念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口号,现实中本地新闻广播在利用多种媒体平台报道突发事件上尚不能有效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这其中既有体制内的原因,但更暴露出对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变革的认识欠缺。

 

绪论

201412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人群踩踏事件,导致3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一重大的公共安全事故迅速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度。上海市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对事件表示了严重关切,要求彻查事件原因,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事件发生以后,相关消息迅速在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扩散传播,地方和全国媒体也在事件发生后对事件给予了持续关注度,直至121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事件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相关事件的新闻传播才告一段落。本文以新媒体传播环境为研究背景,以上海地方广播媒体在事件中的新媒体报道为案例,结合获得2012年普利策新闻奖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报道,探讨分析本地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不足。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模式

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新闻信息流的传播是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传播的一个典型案例,事件首先通过新媒体传播,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并与新媒体互动。其后的许多突发事件传播的信息扩散基本也遵循这样一个模式:

信息引发关注阶段         信息聚焦阶段        信息确定阶段

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量与不确定性成反比关系,即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越小。突发事件中的新闻信息也遵循同样道理:事件发生的第一阶段,由于信息披露零散、有限,信息并非来自专业性媒体,公众渴求对事件有更多的了解,而专业媒体此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能提供足够丰富的信息,此时信息的不确定性最强;其后,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不确定性趋于0。如果事件引发关注,但是媒体未能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则不确定性继续维持。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信息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发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传播迅速引发公众关注,信息需求量短时间内激增,但是信息供给量有限,其特点是信息呈现碎片化、迅速快捷、难以求证、信息来源模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其传播优势在于,信息往往经过信任关系传播,有可信性,且为链式传播,传播迅速。

第二阶段:在信息聚焦阶段,传统媒体迅速跟进并与新媒体互动传播阶段。随着专业新闻力量深入新闻现场进行新闻采集活动,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量增大并趋于完整、平衡、客观;与此同时,新媒体披露信息变得集中,并与传统媒体形成互相影响信息构成,共同影响舆论走向。

第三阶段:信息确定阶段,传统媒体持续关注,但是随着信息披露越来越完整,信息量达到最大值,其不确定性降为0,事件的重要性,显著性随之下降。媒体和受众的关注度迅速降低。

 

突发事件初期新媒体信息需求量激增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把新媒体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而传统媒体也通过包括网站、官方微博、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几种形式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这意味着,专业新闻机构可以在突发信息引发关注的第一阶段迅速介入传播链条,而不是等到第二阶段信息聚集阶段才介入报道,特别是在报道本地突发新闻事件中,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地方媒体的专业人员很可能就处在新闻事发现场。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发生后,上海市政府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迅速反应,在凌晨即发布了6条相关消息,阅读量迅速激增。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报道的运用

下一篇: 新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报道的运用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