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是否有中国特色?”建国之初,我国会计理论界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当时的中国,一切都是崭新的,而正是这个问题指引着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向着适应国情、适应体制的方向纵深探索。纵观1949年到2020年,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新中国七十多年风雨兼程,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制度经历了重重改革,开始走向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之路。而会计监督作为中国会计的最大特色,是会计变革与创新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放眼全世界,中国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独树一帜:从法律支撑的角度,我国“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在199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会计监督工作由我国财政部作为主管部门牵头开展,这是我国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所决定的,是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历史渊源的角度,会计监督是西方会计理论中国化的产物,会计监督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发展史。最初的会计监督意味着外在的强制约束力,只有计划经济的中国,会计才具有原始意义的“监督”职能。换言之,会计监督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印记,体现了会计的治理功能。
会计史学家查特费尔特有言,“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 (杨雄胜等,2013),与经济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会计信息成为一个公共产品,建立了更多的利害关系。当会计目标转向“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时,会计监督的外在形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然而会计监督的内核却保留了下来,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式继续发挥其治理功能。
“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监督是中国会计的最大特色。基于此,本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监督的变迁,并针对会计监督的特色归纳与总结、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与问题、会计监督特色的继承与发展三个方面做出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