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文学经典应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
 
更新日期:2021-02-09   来源:   浏览次数:4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理论中文学经典观念,主要是针对20世纪初期美国出现的不读经典、写论文不引用文献的情况。首先白璧德阐明了古代经典不可替代的地位

 
 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理论中文学经典观念,主要是针对20世纪初期美国出现的“不读经典”、“写论文不引用文献”的情况。首先白璧德阐明了古代经典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对现代文学至关重要的作用,再进一步论述经典的特质、特征,最后引出主题提出阅读经典的愿望,希望通过阅读经典塑造读者的人格,改变当时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梁实秋,作为深受白璧德影响的学者,曾在《白璧德及其人文主义》一文中这样写到他的老师白璧德——白璧德在哈佛大学担任法国文学教授20年,最擅长的是研究文学批评史,母亲出生于宁波,因此对中国文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儒家经典和道家精神也有着特殊的理解,因此,他作品旁边的引文是肤浅的学者无法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本文大致刻画出一位具有古典气质和传统修养的学者和教授。实事求是地说,白璧德给现代“缺失的”文学开出的药方是“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和严肃性,“一个古典教师应该完成的最高任务是用他的想象力把过去重新解释成现在”,因此,白璧德强调吸收、反省和敬重古典文学,对当今时代的新鲜观点抱有特殊的情愫。
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长期接受孔子伦理道德的熏陶,孔子伦理学说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传统伦理传统道德的一部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批判观提出的“二元均衡”的生活态度与“内在制约”的关系和孔子的“中庸”、“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有联系。白璧德对孔子儒学展开了深入研究,这对中华文学经典的回归有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通过白璧德的作品可发现其对文学经典的独特见解,运用到当今时代同样具有启发意义。文学经典在当今多元化与科技化并存的时代,遭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面对这样的声音,我们有必要重新解读、诠释、定位文学经典。因此,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批评观启示我们,要重视文学经典,将文学经典拉到现代语境下,努力创造经典性与时代性并存的文学经典作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学经典应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

下一篇: 文学经典应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