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层面:建立基于契约的关系,形成校企长效合作机制
契约可以界定缔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要保障在教育合作中校企双主体发挥作用,就必须把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作为价值追求,建立起长期的协同发展关系。在合作育人这条长期战线上,仅仅依靠少数教师的内在需求趋动,依靠教师与企业人员的私人关系去发展、维护合作,是脆弱、难以长久的。在近年的办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成功的校企课程开发案例背后通常都有校级的合作关系作为背书。在一个长效合作的双主体合作关系中,“企业和院校之间的合作契约应重在明确双方资源及其产品的产权关系,以产权关系为核心,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规范人才培养中校企双方资源的互补性供给规范。” 此外,还需要学校职能部门政策引导、资源倾斜,需要二级学院的支持保障,形成双方长效的合作育人机制。
(二)组织层面:采用项目负责制度,帮助教师凝聚开发团队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应用”,而不是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学术研究”。“应用属性”不仅应体现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还应具体到课程设计中。在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上,开放大学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考虑学术规范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开设社会需要的特色专业和在线课程。在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双方不能仅停留在专业设置指导和课程体系评审等学术性交流上,而应尽快将双方合作向实处发展,将合作应尽可能地“下沉”到课程层面。例如,可以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受众面广的课程进行优先建设。通过课程立项和组建小型项目团队,一线教师以项目负责人身份,自主选择和招纳行业专家、企业人员加入。双方以项目为载体,结成灵活和紧密的产学研共同体。通过一至两年期的课程、教改、教研项目的资助,集中产出一批显性教学成果,一支应用型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成果可以评优评奖的方式,形成示范和推广效果。
(三)技术层面: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助力教师突破开发边界
正如有学者总结的那样,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虽然远程教育的网络教学形式,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地面授形式,但二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为了落实“重视社会需求,面向社会办学”的远程开放教育理念,在校企合作课程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如果高校能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教师就可以灵活借鉴职业教育,以生产、工作实践中的具体情境和问题为出发点,为在线课程引入多元化课程活动设计。以往受制于技术的局限,在线课程的资源偏静态、单向,缺少动态、立体、能够即时互动的设计条件。很多在高职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活动设计,止步于网络终端环境,无法大面积应用于远程教育。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信息实时交互的广泛应用,商业化教学平台、教学软件的成熟,使得一些原本只能在线下集中完成的实践活动、实验实训活动,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电脑和手机上便捷实现,大大扩宽了在线课程开发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