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跨文化情境下德国职业核心素质的培养
 
更新日期:2021-02-20   来源:   浏览次数:41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基于行为主义培养职业核心素质如同斯金纳笼子实验,应用型人才的跨文化关键素质培养,必然面临形式多样的行为强化训练。在这种理论约束下,必然

 
  (一)基于行为主义培养职业核心素质
如同“斯金纳笼子”实验,应用型人才的跨文化关键素质培养,必然面临形式多样的行为强化训练。在这种理论约束下,必然采取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办学的方法,通过强化外语学习,提高跨文化与沟通能力,提升方法与专业能力,拓宽知识面,开拓跨文化视野等提高职业核心素质。
1.通过跨文化分层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外语能力。最近来德国明斯特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等国际交流生,在入学后的语言课堂上采取新措施,在外语和母语的学习与使用等方面要明确之间的差异: 依据国际交流新生外语水平和是否学过科学交际导论以及是否学过DAAD课程进行分类、分层施教,通过用外文撰写论文,法律学习、生活准备等环节丰富多层次、多维度的跨文化实践。
2.采取国际交流、校企合作,提高跨文化学者职业核心素质。德国顺应高等教育一体化及其交流逐渐频繁的大势,利用欧盟Erasmus、 Erasmus+、 DAAD的专门项目,支持并大力资助本国应用科技大学学生赴国外合作高校学习与实习。经调查,参与项目Erasmus且在欧盟它国留学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参与项目Erasmus学生的90%更容易和不同文化的人群合作。”
(二)基于认知主义培养职业核心素质
为解释跨文化认知过程,认知主义者Ear-ley与Ang研究出新模型,建立起文化智商,代表个体能够顺利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能力。文化智商构成包括认知、动机、行为;其认知指在新文化环境里与人相处的文化技能、特定文化背景造就特定文化知识;其动机包括个体为适应跨文化环境而使用特定文化知识时产生自我期望值、效能感、内部归因等;其行为指学生以符合跨文化预期的方式做事能力。据此德国调整培养方案,将个体跨文化能力视为职业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要指标。
1.为学生更好理解母语与外语间语法规则、表达方式等差别,提升文化认知与实践能力,德国采用跨文化课堂教学。即采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既要理解与比较两种语言间语法规则等的相似点,帮助其把母语中知识点有效迁移至外语学习中,还要促进学生辨识两种语言间更多不同点,帮助其以外语的思维理解相关知识与概念。跨文化课堂还可通过商务谈判等项目教学,在语言应用与实践中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的各种规则与处事之道。
2.为提高跨文化应用能力,明确学习动机,德国采取反思策略。由于缺少必要引导、课程衔接不畅、学习时间仓促等因素,不能完全开发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潜力,由此产生挫败感、辍学等,在回国后与留学国家联系也较少。因此德国实施全面有效谈话措施,促进跨文化学生注意讲话立场、讲话观点等,认识交流中常识性与失范性错误,促其文化反思,提高跨文化应用能力,明确学习动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跨文化情境下德国职业核心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 跨文化情境下德国职业核心素质的培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