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保障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一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读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担任辅导员,对其自身的成长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研究生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对高校的运行机制、辅导员职业的发展进行充分的了解,为自己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提供参考借鉴。其次,研究生在参与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极大地提升综合素质。而这些能力恰好是学生求职时招聘单位非常看重的,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最后,研究生在担任辅导员后,由于必须要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去影响其他学生,这就会促进辅导员们首先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甚至养成一些终身受益的好习惯。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高校开始聘用在读研究生担任辅导员,但就聘用办法、考核方式、工作职责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通用的制度,亟待国家层面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来保障这一模式的运行。
(二)培训提升
目前,大部分高校具有比较完备的辅导员培训制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贯穿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始终。但培训内容总体上而言更加倾向于本科生辅导员,专门针对研究生辅导员的培训目前还比较少。虽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别,例如如何做好辅导员、导师、班主任三者之间的协同育人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就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帮助研究生辅导员尤其是新入职辅导员尽快了解适应相关工作。
(三)工作支持
大多数辅导员入职后都会分配到学院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一般都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直接领导。由于新入职“95后”研究生辅导员存在年龄较小、经验缺乏的问题,往往难以树立老师的威信,难以在较短内得到学生的认可,可能会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学院层面为他们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在称呼方面,应当称其为老师,这样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渐认可老师的角色。其次,应当为他们提供参与学院重大事项、重要会议的机会,使其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提升归属感和综合能力。再次,应当引导“95后”研究生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信任他们,对他们提出的好想法给予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完成工作。最后,应当要求其经常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