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文化的主流化
伯明翰学派认为,亚文化是一种对阶级物质和处境的“集体回应”,而这种“集体回应”通过“风格”来表达。从新的媒介环境来说,当下社会处于一个善于解构的环境,晦涩、严肃、沉重的文娱产品长期占据影视和生活,造成审美疲劳已不再被需要,中二、轻松、热血的亚文化风格恰好回应了互联网受众的狂欢。亚文化包括嘻哈文化、CP文化、同人文化、腐女文化以及女权主义等,最初盛行于贴吧、博客等规模较小的场域中。在新媒介环境下,亚文化群体转移阵地。微博、短视频、广播、甚至视频网站等成了其群体活跃的主要阵地,B站(bilibili)自2009年创建起为其定位便是年轻人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一个集亚文化于一身的平台在2016年上传《我在故宫修文物》三集文化类纪录片,引领文化综艺类节目和国潮热;2017年爱奇艺独播的《中国有嘻哈》将“地下文化”带到“地上”,契合新一代年轻人“freestyle”的表达方式。从B站到爱奇艺,亚文化群体借互联网海纳百川的特征,逐步从边缘走向庙堂。
意义的社会化进程,模糊了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绝对界限。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临时CP的组合有益于推进公共性和公益性事业。如2020年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与带货主播李佳琦组成“小朱佩琦”CP,为疫情过后的武汉带货,助力城市重启。耽改剧《鬓边不是海棠红》融民族大义、戏剧文化于一炉,借黄晓明和尹正这对“老年CP”故事脉络梳理,通过精良制作、优质内容以及输出高洁文化精神,在2020年3月20日在爱奇艺独播获得豆瓣8.1高分,同年8月7日在北京卫视播出,将影片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各个群体阶层。以CP为渠道和手段,使亚文化逐渐走向主流化正慢慢成为影视发展的新趋势。
(二)“她经济”与“数据劳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中提到,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排浪式特征现在这种情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在新媒介环境下,以个人为单位的消费导致文化整体性破碎,使集体意识让位于新的社会关系。这种新的社会关系瓦解了男性生产女性消费二元对立的传统观点,转变为男性和女性皆可以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她经济”个人化与多元化消费现象的扩张,使得男性逐渐成为女性生产与消费的欲望对象,打破了女性作为被看对象的传统。要使男性成为被女性生产和消费的欲望对象,有两种途径一是使其成为偶像,拥有“十八般武艺”和完美的身材颜值性格,满足女性对百分百男友存在的幻想,二是男性在商业化模式的控制下组成CP卖腐,满足亚文化圈中CP粉信奉的“同性才是真爱”的信条。但究其本质两者出现均是依靠粉丝经济运维下展现出的强大力量,使女性心甘情愿成为数字劳工,不遗余力的贡献自己的金钱与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