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我国服务业经历了明显波动和变化。一季度,服务业冲到较大冲击,其增加值同比下降5.2%,3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1%,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服务业显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长1.9%。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3%,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为58.4,创 2010年5月以来新高,服务业乐观度在扩张区间攀升,升至三年以来最高值。具体来看,疫情对传统服务业冲击较大,但已逐步走出低谷,加速恢复,新兴服务业保持逆势增长。
(一)传统服务业由降转升
疫情首先冲击餐饮、娱乐、住宿、交通等传统服务业。一季度,大多数商场、餐馆、酒店、影剧院、旅游景区等消费场所停业。全国大量长途客运班线暂停、铁路车次停运、航班停飞。不少城市的公交、地铁线路和出租车、网约车停运或调整。传统服务业各行业均呈现负增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4、21、41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9.1%、3.8%、1.4%,占比较上年同期也均有所下降。二季度,随着疫情解除和景区开放、电影业复工、商场开业促销,传统服务业呈加速回升,各行业增速较一季度均有上升,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其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高19、16、17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在GDP的占比也有所提高,且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到荣枯线以上。
(二)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
新兴服务业在疫情冲击下彰显优势和潜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今年各月生产指数均实现正增长。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逆势上扬,增长13.2%,二季度持续增长,增速达15.7%。高技术、科技相关服务业投资、收入持续增长。截至6月末,全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7.2%,比全部服务业投资高8.2个百分点。1—5月,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和4.0%;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较1—4月提高1.9个百分点;新技术开发应用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数据服务比去年同期增长24.6%,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同比增长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