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花繁叶茂》讲述了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纸坊村和大地方村等几个村寨从贫穷落后到保证温饱再到脱贫致富的“蜕变”。整部电视剧围绕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将涉及的易地扶贫搬迁、抓好农村“三改”、土地使用权流转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以及扶贫干部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轻喜剧的方式表现出来,给予作品更丰富的现实背景和生活色彩。观看整部剧下来,可以感受到剧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 从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真实情感出发,用一桩桩小事“织就”出一个在脱贫攻坚新政策下黔北乡村巨变的过程。
1、“小人物”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唐万财的外号叫“唐三草”,是花茂村的村主任。他有满脑子的主意,虽常常闹笑话,但他对扶贫事业有着满腔热忱。唐万财是一个中满“小人物智慧”,心思多且接地气的村干部,虽然在工作中多少也有些小毛病存在,但他始终有责任感、一直坚守在花茂村,凡事都把解决老百姓问题放在首位。唐万财的形象生动立体,十分的接地气。说着夹杂方言的普通话幽默又真实,尤其是唐万财拆老屋那一段真挚感人。唐万财推动“三改”工作中,以身作则,没有二心,起到了村干部的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三改”,温暖的不仅是村民的心,更彰显了一起建设新农村、一起为脱贫攻坚事业奋斗的所有人的决心。唐万财有句台词:“只有深入一线的亲身经历,才知道扶贫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对于人物、故事、以及现实中的脱贫实践,都很是贴切,只有深深扎进土壤,才能看见花繁叶茂的生态美景,听见花开的声音。
剧中,大地方村老支书为了脱贫工作真心真意的奉献精神和淳朴善良的性格让不少观众看得泪流满目。这个人物的原型正是取材于“时代楷模”黄大发的故事。也正是通过《花繁叶茂》的故事,让更多年轻观众被黄大发的事迹深深地触动和感知,很多网友表示“一看到老支书的故事心里就酸酸的,眼泪就要出来了。”黄大发的家乡——遵义市平正乡团结村,一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吟唱着一首心酸的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而老支书黄大发和大山较劲,用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修水渠。 为了脱贫,老支书说渠修好以后在山上栽了一些花椒,种了一些中草药。老支书讲扶贫时的一句话:“这些年,有些人养成了手心朝上,习惯等靠要,你怎么扶 ,他自己往下坠,那你怎么也扶不起来。”点明了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国家、政府、帮扶干部的事,更是老百姓自己的事。
2、在淳朴自然的原生环境中引人入胜
随着电视剧的播出,网友对脱贫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法子内心的点赞和好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脱贫路虽艰辛,但总会有奉献之人带着大家奔向小康生活,走上致富之路,看到花茂村美如画,也想去实地走一走。”
曾经的花茂村是一片荒凉,茅草遍地。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通过建设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等一系列的脱贫攻坚举措后,这个曾经“环境差、收入低、难留人”的贫困村已经变成榜上有名的“花繁叶茂”的“全国最美度假社区”和“中国最美乡村”。现在的花茂村,整洁有序的黔北民居式住宅楼错落有致,宽敞顺畅的柏油路让整个村庄贯穿起来,整齐行道树和观赏花分布两旁,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绕村淌过,浓浓的“乡愁”味让大家流连忘返。这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这也是艺术追求的一种境界。
早在2012年之前,枫香镇所辖的20余个村寨多数还处于贫困状态,其中花茂村颇为典型。为了让乡亲们摆脱贫困,尽快脱贫致富,近年来,枫香镇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让花茂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胜地,乡亲们也在脱贫攻坚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其实,花茂村并不是个例,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美丽村落,更是当地祖辈耕耘生活传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