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适应新媒介场:党媒短视频奏响主流声音的主要动因
 
更新日期:2021-03-17   来源:   浏览次数:53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严肃性叙事符号陷入传播窘境《新闻联播》创办于1978年1月1日,后来经历多次业务整改。并于1982年9月1日起,在中央的指令下,《新闻联播》获得了

 
 (一)严肃性叙事符号陷入传播窘境
《新闻联播》创办于1978年1月1日,后来经历多次业务整改。并于1982年9月1日起,在中央的指令下,《新闻联播》获得了重要新闻的首发权。自创办以来,《新闻联播》承担着上情下达的“舆论喉舌”角色,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长期以来专业干练、普通话标准且大方严肃的主播形象,使得播音员消弭了个人性格特征,成为了传达党和国家意志的叙事符号。而在新闻叙事方面,有学者对《新闻联播》的日常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新闻联播》的新闻播报具有书面色彩浓厚、语言正式、表意严肃、信息体量大的特点。在《新闻联播》的表达中,听觉符号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电视画面仅仅起到辅助作用,画面本身内容并未起到很强的表达或者叙事功能。这样的配置曾让《新闻联播》很好地完成了“国家级媒体”的严肃使命和“喉舌作用”。但进入到媒体融合时代,受众拥有更为丰富的媒介选择,传统的电视端已经不再是千家万户的“每日必备”,抖音、快手、微博、B站等平台崛起,更是使得本就作为“严肃性新闻”的《新闻联播》面临着收视率下降、受众流失、优质内容无法“出圈”的传播窘境。因此,《新闻联播》要想在新媒介环境下进一步发挥自身使命,构建党和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就必须大胆创新,变革自身传播语态。
(二)受众流失导致主流话语传播效力降低
《新闻联播》除了担任宣传主流话语的“政府发言人”角色以外,还承担着重要的“政府每日工作报告”角色。顾名思义,《新闻联播》每日更新内容除了国内外大事以外,还有大量的政府工作汇报,通过新闻形式将政府最近所做的具体工作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规划汇报给人民,为我国人民参政议政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但是,随着各大短视频平台以及社交网络崛起,《新闻联播》这一类党媒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受众流失问题,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舆论失控、网络谣言横行以及官方话语权旁落等后果。而在流失的受众之中,尤其以年轻受众数量最多,对于他们而言,形式固定且长期不变的新闻以及宣传恰恰是效率低下的,因此,面对着融媒环境下受众对传播方式多样性的渴求,拥有专业素养、人才优势、多维度剖析问题、创新传播正能量的主流媒体,无疑会凸显优势。
比如说在《新闻联播》还未正式开启“短视频新闻”探索时,国内网友会自发截取《新闻联播》电视新闻中的精彩片段发布在微博或者抖音等平台上,尤其以外交部的某些精彩发言片段传播度最广,后来在网络上甚至出现了网友自发组成的“外交部粉丝团”,主动创作外交部相关新闻发布在B站以及微博等平台。此外,在2018年的“杜嘉班纳辱华事件”中,一些官方媒体主动制作且发布在社交平台的一系列有关“筷子历史”纪录片,也是引起了网友们的热情支持和转发,在此过程中,官媒更是顺势普及了一系列有关中国领土完整、地图正确画法、“筷子历史”“家文化”等内容。以上种种都说明,在“短视频”异军突起时代,尤其是在当下国际舆论局面复杂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抓住时机,将优质文本内容转化为视频,并且辅之以H5动画、VR体验、音频等手段,可以让优质内容 “出圈”,不仅达到吸引受众目的,更能实现严肃内容地高效普及。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适应新媒介场:党媒短视频奏响主流声音的主要动因

下一篇: 适应新媒介场:党媒短视频奏响主流声音的主要动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