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挫折教育,陆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的挫折教育对提高高职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实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利于挫折教育有效开展的困境,亟待解决。
1.系统化设计有待提升
当前,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将挫折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少对挫折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挫折教育往往被当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章节内容来对待,没有独立的课程与教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不够明确,形式化和概念化倾向比较明显。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课程整体设计,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在实际上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教育效果。挫折教育实践又分散在心理辅导、主题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多个环节,缺乏系统化设计与整体性推进,导致对挫折教育的统筹、普及、宣传以及实施均有所欠缺,使得学生对挫折教育知识的掌握相对浅显,不能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以有效应对会面临的各种挑战。
2.教育方式有待丰富
部分高职院校重视心理筛查轻视日常挫折教育,往往在筛查出或者已经出现学生因严重心理问题导致事故发生时,才会第一时间介入治疗处置,或者统一组织较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进行应对。日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往往形式单一,局限于采取教师课堂讲授、主题班会、报告会的方法开展,说教式教育明显,难以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调查得知,不同年级学生面对的主要挫折类型不同,因而挫折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应该根据不同年级有所区分。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往往不区分教育对象,忽视不同学生群体在生活环境、心理状态、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差异,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完整,缺乏针对性,导致挫折教育说服力较弱。
3.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据相关机构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的结果显示:15%到3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且这个比例呈逐年攀升的趋势[3]。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通常只关注学习、就业、奖助学金、入党等与外在事务,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不够,既没有意识到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必要性,也缺少调整心理状态的科学方法和管理情绪的有效手段。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进行自我定位,没有坚定的人生信念,生活上慵懒散漫,学习上“及格万岁”。部分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合理目标,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面临挫折时就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挫折感,学生学习挫折教育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