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治理是农村基层党建的舞台
乡村治理是多元行为主体在党组织领导下,围绕本区域关注的重点问题,利用协作沟通等形式,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进而实现基层群众利益最大化的政治过程。尽管我国乡村治理由“管理”到“治理”已有多年探索,但就当前而言,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需亟待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民工潮”“打工经济”背景下,农村青壮年转移造成留守人员的“38”“61”“99”部队现象,妇女、儿童和老人成为农村社会主力。相对于人口流入地,大量创客、务工者和租房户进入,本村人、本地人、外地人等同时并存,原来的村落社会成员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另外,农村自然经济的特性,地块小而散的经济基础衍生了农民组织能力低、公共事务参与意愿低等属地特性。另外,由于村民法治观念不强,黑恶势力、宗教分子等很容易对其渗透控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村民利益诉求也日益多元化,乡村治理中的矛盾纠纷,除过去占地边、宅基地、门前屋后邻里冲突之外,新时期又增加了参与村务权利、公共设施决策等新矛盾新诉求。农村基层党建要以解决这些问题为抓手,努力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二)农村基层党建是乡村治理的支撑
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成果的取得和整个农村面貌的改善,都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来领导组织。相较于过去“管理”模式下管理与被管理的僵化划分机制,“治理”很大程度上更强调“协同参与”,即利益相关者等多元主体协同配合,共同承接管理义务,分担管理责任。在多元治理主体中,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负责贯彻执行党中央方针政策,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为所管区域内的群众搭建服务平台,帮助和扶持区域内基层群众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同时,乡村治理客体复杂性也需要加强基层党建整合力。乡村与企业、学校等其他基层组织有所不同,工作内容无所不包,上级党政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无不贯彻到农村基层,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应有尽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新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是农村其他社会组织所无法代替的,能充分发挥“指挥棒”“连心桥”作用,通过及时调动、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有关力量,以组织优势协调化解新矛盾新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