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PBL教学法是用问题引导学生熟悉专业知识,内化思政内容,因此问题的设置非常关键。在酶与酶促反应这一章节学习之前,在课堂上提前将问题布置给同学,让同学们课前带着问题预习,查找资料。(1) 中国
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酿酒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就是用曲造酒。请问“曲”是什么,在酿酒过程中主要发挥什么作用?你推测,“曲”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呢?(2)上海科技大学的饶子和/杨海涛课题组与上海药物所的蒋华良课题组,2020年4月9日在Nature上发表题为"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的文章。请问Mpro是新型冠状病毒中的什么成分?Mpro在目前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中,扮演什么角色? 从“课程思政”角度引入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在查找资料— 回答问题— 课堂讨论— 教师总结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与酶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对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治中,全国人民展现的民族荣誉感和家国情怀,从全新的视角,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讲解DNA的合成时提问:为什么DNA聚合酶在合成DNA链时需要合成引物?引发同学思考,再插入2017 年 3 月 7 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的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课题组与哈佛大学和日本地球海洋科技局合作完成的最新成果:Deep-sea vent phage DNA polymerase specifically initiates DNA synthesis in the absence of primers。这项研究发现了自然界已知的第一个不需要引物的 DNA 聚合酶。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DNA合成时需要先合成RNA引物的印象,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并不是所有的DNA聚合酶都需要先合成引物,同时对我国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生硬、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具体起来,而且将“课程思政”盐化于水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