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探析让中学教学散发浓厚的生活气息
 
更新日期:2023-10-09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浏览次数:34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谈及哲学,学生普遍认为其高深、玄乎、神秘莫测,学起来很沉、很闷、很烦,甚至是晦涩难懂。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给学生的哲学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比

 

谈及哲学,学生普遍认为其高深、玄乎、神秘莫测,学起来很沉、很闷、很烦,甚至是晦涩难懂。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给学生的哲学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比如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课本上仅仅通过几句话再加上几个例子就能证明唯物论的正确,就能推倒唯心论?为什么有时一个词语的误用就能使哲学的本意发生改变?平时学了、背了、记住了,一旦合上课本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学了哲学,收获的不是乐趣而是诸多的无奈!最终导致哲学兴趣匮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趣味性,让哲学课程既趣味盎然又不失饱满的理性内涵,既具有理论的深刻厚重又不放弃哲学智慧对人生的启发和反思。笔者认为娴熟地驾驭文本,将哲学教学恰当地融入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真正从生活的实践中领悟到哲学智慧及追求人文关怀,不啻是最好的教学技巧。

一 哲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新课程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1]以往的教学恰恰在此方面漏洞较大,突出表现在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课堂设计没有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课堂操作未能营造出足够的生活氛围,学生难以体会到生活感悟。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味欠佳而说教味太浓,课堂教学只重知识,轻体验,只重应试,忽素质,把哲学课上成是知识课,将大量精力用在学生掌握哲学知识上,而忽视了哲学关怀和关注的生活现实教师自然也成为“知识的搬运工”。致使哲学教学成了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难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难以激起学生的有效思维,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泯灭了学生学习的生命活力,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哲学的本义是爱智囊,但智慧不等于知识,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可以传授,智慧无法转。知识只不过是追求智慧过程中的阶段性产品,哲学也不等同于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的追求,这一追求的过程就是人类思维的过程,所以哲学不是讲出来的,更不是背出来的。活生生的现实始终是哲学关注的对象,傅佩荣先生曾说过:生活就是哲学,哲学就是生活提升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须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践行课程生活化理念,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哲理用哲理引发思维,指导生活

二 哲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界定。

课堂教学其实是师生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思想碰撞和知识再生成的过程同时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所以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哲学,把生活问题哲学化,哲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哲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教学状态。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生活品质,完善人的生活状态,提高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使学生学会过美好的生活”。所以“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2]

三 哲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1.体现时代精神,把握时代特征。

   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现世的智慧,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2]。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哲学总是植根于时代的基础之上,同一定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表现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但它并不以自身而是以时代为目的,所以哲学反映时代,哲学又服务于时代。如果一种哲学远离了时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依据,即使它形成了自身完美的独立体系,也只是在纯粹观念的世界展开了自身的历史。这种哲学只能躲藏在书斋之中,如同一个幽灵,孤芳自赏。因为现实并不是按照观念来发展的,一个脱离了时代的哲学是无根的和无意义的思想。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探究能力。

哲学教学要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遵循学生

认知规律来进行哲学教学。高效的哲学课堂始于教师,源于学生,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要有效益就必须通过提供鲜活的生活案例、生动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选择、去解决、去判断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3.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突出教学实效性。

哲学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课堂教学要紧扣社会生活的主题,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实现哲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突出教学实效性。

四 哲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探析让中学教学散发浓厚的生活气息

下一篇: 探析让中学教学散发浓厚的生活气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