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在《桃花扇》共出现9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要用于军官自称:宁南侯左良玉用了5次、四镇之一的高杰用了1次、黄得功将军用了1次、“武林”蓝瑛用了1次、弘光皇帝用了1次。马林的硕士论文《<桃花扇>代词研究》对“咱家”进行了语源探讨,其中一种说法是《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解释,“咱”是“来自于山西的军事用语,用以称我部军马…且代表男子气概”,古时的太监为了避讳自己的性别,会借称为“咱家”。“咱家”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了一个历史词,在平常的交际中不使用。
“自家”在《桃花扇》中只有2例,均作主语,是第一人称单数代词:
①自家苏昆生,为救侯公子,激的左兵东来…(第三十四出 《截矶》)
②自家魏国公嫡亲公子徐青君的便是。(续四十出 《馀韵》)
吴福祥《敦煌变文的人称代词“自己”“自家”》对“自己”“自家”两个人称代词作了历时的考证,得出了“自己”一直用作反身代词以及“自家”发展为“咱”的结论。从《桃花扇》的使用情况来看,“自家”的演变已经基本完成。
“吾”是一个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蒋冀骋《古代汉语》提到,“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卬’‘朕’等”,“吾”在古代汉语主要作定语、主语。王力先生也在《汉语史稿》中提到“‘吾’和‘我’的分别,就大多数的情况来看是这样:‘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桃花扇》中“吾”共用了14次,11次用作定语、3次用作主语。“吾”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使用,而“我”沿用至今,这是因为语言的发展演变中,“我”的使用频率高、句法功能齐全,在长期的竞争中保留了下来。
“余”在《桃花扇》中只出现了1次,出现在柳敬亭说书时作的诗中,是文言、书面语色彩很浓的词: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第一出 《听稗》)。“余”和“予”在王力先生看来只是写法上有区别,自古它们就是同音词,《书经》用“予”,《左传》用“余”。它们在现代汉语一般都不在使用,被“我”代替。
“朕”、“寡人”在《桃花扇》中只用于皇帝自称。“朕”出现8次,4次用作主语,4次用作定语。“寡人”出现5次,4次用作主语,1次用作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