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进一步明确生命教育的应然取向:走向人生幸福
教育的终极人文关怀和核心伦理使命就是幸福,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幸福生活。同时,人的幸福感体验既受生命本能的影响,更受个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因而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是通达幸福的必经之路。教育要达成幸福的使命,就需关怀生命、提升生命和丰盈生命,使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活出无限的价值,让价值照亮人生,让意义为人生添彩,人的精神生命得以丰盈和持续提升,也就是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对人类而言,“生命世界不仅是世俗世界,更是意义世界”,而幸福则是有意义的快乐。
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盛行、价值理性式微,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使社会和个体正经历前所未有之挑战。生存危机、价值失落、生命失范之际,更加呼唤立意高远的全新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应仅仅被当作解决个体危机和社会问题的权宜之计。而优势视角可以使全人发展和人生幸福这一生命教育应然价值取向成为可能。
(二) 解构、建构和重构的生态式系统干预
优势视角强调个体的认知和观念都基于自身独特的人生经验,并由社会情境建构而成。经由生命叙事,引导研究生以优势视角叙述其生命故事,即可以帮助他们解构“问题”,从过往的生命历程中发现优势与资源,并实现适应性重构。
解构层面上,重新解读问题并积极赋义。不同的叙事可以有迥然不同的结果,“如果我们将一个人在学校的主线故事定位在生性愚钝、素行不良、害群之马,那他将依循这样的生命故事脚本而活。这样的负向描述将造成标签化的效果,使得被建构的负面形象常常如影随形。”优势视角下的干预,首先就是澄清“问题”,使个体意识到他们本身没有问题,而是他们的态度、言行和选择不为社会多数人认可才被认定为“问题”。在此基础上发现消极行为表象下潜藏着的积极意义,个体得以推翻和抛弃原有的问题标签,并重新找到自我价值。当然,“优势视角并非牵强附会地从低谷中振奋精神,也反对自欺欺人地逃避痛苦和损伤,而是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具有持久意义的精神与观念。持久的精神与观念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现实生命的组成部分。”由此,生命教育干预效果的持续性得以保证,生命教育的近期目标(解忧纾困)与远期目标(幸福奠基)得以次第达成。
建构层面上,发掘问题背后的抗逆力。个体生命观和生命行为偏差常常被认定为危机的必然结果,因而研究生生命教育的重心往往被定位在危机管理上。而优势视角则强调,应激事件和困境挑战虽是引发行为问题的导火索,但更是激发个体生命力和抗逆力的契机。优势视角下的干预,强调通过回顾生活史,在具体情境中发掘研究生应对困境的正向经验和潜力,帮助他们提升生命韧性,重新焕发生命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