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生产方式维度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变革
 
更新日期:2021-06-23   来源:   浏览次数:40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生产方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国不断鼓励节能环保的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清

 
  生产方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国不断鼓励节能环保的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率,以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1.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生产方式的变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从原始文明形成的采集狩猎开始,人类与自然界建立在了物质交往的基础上,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宗教观念。这是在野蛮状态下所形成的文明,由于人们的认识有限,所以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但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与利用已经开始。农耕文明的形成,证明了人类已经可以摆脱对自然界的原始依赖,不仅限于采集狩猎的谋生方式,而是开始创造性的进行农牧和畜牧,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耕种与养殖,以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也逐渐明显,放火烧山、引水入田等行为虽然满足了人类的需求,但也对自然界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到来,预示着人类反生态活动的日益扩大,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创造出了新的技术手段,开始了对自然界的征服和统治。机械化手段的快速发展,工业群落和城市大规模的兴起,促使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进行对抗。而资本对利益的追逐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也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并且,资本的力量不仅控制着整合工业生产,也控制着大批的劳动者,于是,世界上出现了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不合理又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合理,自然生态危机的本质是社会生态危机,异化生产、异化分配到异化消费,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全方位的变革,需要一种从价值到文化、从经济到政治的全面创新与全方位探索。”[潘家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21页.]在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其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并指出了自然生态危机的本质是社会生态危机,如果不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是很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在我国,除科学技术外,环境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讲到,“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3-04-10(01).]这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观在新时代的新认识,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认识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是对立统一的。经济系统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而自然生态系统又限制着经济系统的发展,两者还是相辅相成、互为发展的,所以,人们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习总书记又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的科学论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演进,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的亲身实践。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更要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了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这也是我党的奋斗目标。
2.新时代生产方式的新认识
“绿水平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对以往生态观的一次变革,也是对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首先,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不断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将环境保护任务融入到经济发展的计划中,不断推动高端装备、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节能环保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其次,把生态文明融入到政治建设中。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这就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逻辑。我国的生态资源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而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我们要认识到,生态文明不是自发的文明,而是自觉的根据生态规律和发展需求构建的,是具有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享有者,都应有着相同的生存权利。复次,把生态文明融入到文化建设中。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传承下去,并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的生产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最后,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社会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推进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减少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由此,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就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手,培养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并不断推进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样有利于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生产方式维度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变革

下一篇: 生产方式维度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变革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