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历程及现状
 
更新日期:2021-07-07   来源:   浏览次数:49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Goldsmith(1969)最早将金融发展作定义,为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机构的扩张,其金融发展的理论也被称为金融结构论,由于金融发展相当于金融机构扩张与

 
 Goldsmith (1969)最早将金融发展作定义,为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机构的扩张,其金融发展的理论也被称为“金融结构论”,由于金融发展相当于金融机构扩张与金融工具的开发容易导致金融规模的扩张过度,从而产生了“金融功能论”。Levine(1997)将金融功能归结为五大类:分别为信息的处理,资本配置的优化,投资监督的管理,风险控制与动员储蓄。McKinnon(1973)从金融市场不完善的角度提出关于金融发展新理论——“金融抑制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均存在金融抑制的现象,即政府会因行政目的而对金融市场进行一定的干预,扭曲金融体系的发展,最典型的是对金融价格的扭曲,如对利率的行政管制,并非由金融市场资金供需自主决定。提倡的市场化改革,金融工具创新发展,让金融市场供需关系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其对于金融发展的观点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相近,对于中国实情而言,从金融发展环境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体系的变化来对不同阶段进行阐述,近20年金融发展本文以利率市场化时间主线为准,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2006年):易纲(2008)以中国货币市场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为主线,对于中国金融资产的重新度量,对1991-2007年间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金融资产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资产总量规模的快速增长,金融深化高速前行,将金融衍生品纳入考虑的话,金融上层结构的增速将更快;二是股票规模波动大,但上升趋势依然明显;三是金融债券、政府债券占国内金融资产比率存在上升趋势,但企业债券占比水平与90年代初水平相差无几。此阶段金融改革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工、中、建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开始实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制,为推动利率市场化创造前置条件;股权分置改革,为中国股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推动股市快速上行的主要原因;债券市场加速发展,2005年,人民银行出台《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标志着实体企业短期债券的问世(王国刚,2019)。而宏观调控体系中,1996年,建立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1998年,银行专用信贷额取消,设定银行总信贷额;恢复公开市场操作;中介目标由信贷规模转移至货币供应量(刘玄,2006),货币政策重点开始从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陈鹄飞,2010)。而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且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传导不畅,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则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尚未考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2003年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最终形成了中国分业监管格局。
第二阶段(2007-2014年):2007年,金融产品陆续的创新,证监会出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标志着QDII的运作正式展开。中资金融机构加速国际化,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资金融机构加速到海外设立分支并通过并购设立分支,截止到2012年,已在海外设立1050家分支机构,覆盖49个国家与地区,代表着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升。2014年,“一行三会”按照建立负面清单要求,取消或公开行政审批事项。表明金融监管部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总取向,提高市场机制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历程及现状

下一篇: 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历程及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