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赖网络,但辨析力不强。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普遍拥有一台以上的电子产品,几乎人人手机不离手。他们接受资讯,通过手机网络,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基本上不会去观看传统的报纸,电视这些旧媒体。截至2020年6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3.7%;手机网民规模为9.32亿,占网民总数的99.2%。以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为载体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不仅对时事热点反应迅速,还能能做到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为补充,尤其是近年来流行的短视频等方式可以让人用短短的几分钟就大概了解相关的信息。
但是,在新媒体传播带来及时方便的同时,针对青年人的问题也很突出。新媒体平台中很多内容未加甄别筛选就出现在大众面前,有的作者为了更高的点击阅读流量,就用哗众取宠的标题和低俗的文章内容来博人眼球;有的新媒体平台为了博取关注,实现利益最大化,哗众取宠断章取义,不惜制造假新闻,甚至宣扬三观不正,反动反社会的错误思想内容。
而正值青春期的青年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的思想,甚至是叛逆思想,正如成长的90后给年少的自己起的代称为“中二时期”,就是指的作为年轻人对于常规的,严肃的新闻媒体,正统的、权威的学者长辈们所提供的信息、意见会抱有怀疑,不信任的偏见。因此,这些不良的信息就更加容易通过新媒体渠道流入青少年群体中,对他们的思想和正确三观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知识碎片化,但整合力不够。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利用零碎的时间来争分夺秒的学习知识已经成为可能,也成为了许多青年大学生在课堂外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碎片化的知识在接收之后还需要一个整合和消化的过程,才能真正的内化于心,全面的指导实践活动。如果仅仅是获取了碎片的知识,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不能很好掌握分析判断事件的辩证思维方法论,依然未形成分辨判断整合碎片化资讯的能力的情况下,碎片化的知识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如知乎的历史频道就聚集了很多爱好历史的青年人,但仔细浏览之后,看似专业的回答背后缺乏系统和翔实的论述,有时候简单的几句幽默抖机灵的回答就能获得高赞,割裂的问题和答案造成了伪知识的假象,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中。一些微信公众号十万多点击率的爆款文章,可能最终只是贩卖焦虑的伪科学。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蓬勃成长,但三观尚未成型的时期,对于不分良莠推送的网络资讯,就需要青年人用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进行科学整合,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科学知识。
(三)乐于表达,但不够科学理性。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祖国日益富强的时代,他们积极乐观,充满自信,完全不吝于在网上展示自己和发表观点。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把发表意见的麦克风交给了每一个普通人,青年大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接受观点,和志同道合的网络朋友集结成圈子,形成并传播新的观点。这些网络载体成为青年人表现自我的聚集地,也成为社会思潮流动传播、酝酿成型的一个重要源头。
但是,在一些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秉持的并非是正能量的传播,反而是流量为王,只要博人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的原则,对青年大学生科学理性的看待社会问题带来了不良影响。日常看似分散的思想意见,却会由某一事件引发而变成集中井喷的意见表达。再加上自媒体平台的“热搜”、“超话”、“话题标签”的引导,还会成为意见聚集的风向标。一旦形成这种复杂情况,青年学生因为三观尚不成熟,还不具备应对外在复杂环境的能力,一开始的正常诉求就会在一些不怀好意的声音引导下,单纯的热情被煽动,简单的好意被利用,呈现出表达方式不理性和表达内容不科学的问题,甚至出现盲目反对主流权威,反对法治的极端倾向。其中既有民粹主义的表现,也不能排除西方势力的阴谋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