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发展过程出发,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在于信息互通的变革。而对于人类社会这一系统网络结构,信息互通的变革将对社会结构带来重大改变。
(一)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电话和电报,以电信号作为信息传递载体实现了信息远距离高速传播,初步突破了空间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计算机则开启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之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但是计算机在最初发展的三十年中一直只是作为科研的计算工具,不同计算机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互通。
互联网的诞生为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互通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美国科研人员为了共享科研成果,1969年诞生了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最开始只有四台计算机相连,而且传递效率很低,但是产生了与之前电话、电报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从而使电子邮件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之上,1973到1983十年间诞生了TCP/IP协议簇,标志着因特网的诞生。所有遵守这个协议的计算机都可以信息互通,使信息传递效率大大加快。从此奠定了互联网时代的最初技术基础。
互联网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向着更加有利于信息互通的方向发展。每一次科技进展都使信息互通的网络化程度、覆盖面、信息量和空间广度等方面实现巨大进展,从而逐渐将每一个人的几乎全部生活纳入互联。1986年产生的新型网络结构,使互联网对社会开放,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接入互联网。1989年诞生的超文本传输协定使人们点击链接的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互通的便捷程度再次提高,到1994年,中国互联网接入世界,中国开启互联网时代。
(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史
中国最先进入的是互联网的门户时代。网易、新浪、腾讯、京东和阿里巴巴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变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这一时期先后创办。刚接触互联网的中国,发现网络上可以有自己想知道的一切。新闻和广告行业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产生了突破性的进展。计算机不再是少数人科研的工具,而成为社会成员全面了解整个社会的一个窗口。
随后互联网进入了web2.0阶段:用户成为主导,互联网行业开始细分。在电子商务领域,2003年淘宝和支付宝上线,网络个人商铺和网络购物开始逐渐进入生活;在社交领域,QQ的用户突破亿人次大关;在网络游戏领域,热衷于此的年轻人享受着越来越好的网络体验;百度代表的搜索引擎领域,也成为很多底层群众印象中互联网的象征。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互联网开始深入介入日常生活。网络从固定且笨拙的台式机,迁移到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上;微信的出现变革了工作沟通方式,移动支付则极大的便利了日常购物;视频软件,直播平台的出现使网络世界成为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各种生活服务性的app和共享经济使生活如此便捷。在具体的行业和领域,“互联网+”通过促进信息的互通,传统的模式被更加便捷有效的形式代替。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信息互通的程度仍然在迅猛发展着。5G时代可以实现万物互联,大数据让很多社会规律无处藏身,云计算将超级计算机都搬到了网络云端,区块链实现的去中心化的社会信任网络,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